[实用新型]一种40.5千伏高原型真空开关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74351.9 | 申请日: | 2010-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1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雍;欧阳飞;李文辉;丁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飞特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 地址: | 43011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40.5 千伏 原型 真空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40.5千伏高原型真空开关管。
背景技术
现有40.5千伏真空开关管主要通过外置屏蔽筒,并通过提高动端触头、静端触头与屏蔽筒间的间距来提升工频耐压水平。但是在触头分开位置时,屏蔽筒处于悬浮电位,与静触头、静导电杆容易因毛刺放电,使得产品的工频耐压加不上,难以提升工频耐压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40.5千伏高原型真空开关管,能够有效地满足工频耐压要求,且制造工艺简单。
一种40.5千伏高原型真空开关管,包括瓷筒,在瓷筒的两端轴心位置有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动导电杆的端头有动触头,静导电杆的端头有静触头,静触头和动触头接触,瓷筒内设有屏蔽筒,静触头及部分静导电杆位于屏蔽筒内,静触头通过静端盖固定在瓷筒的一端,在静导电杆的中部位置设置静杆均压环,在静端盖上固定有静端均压环。
本实用新型40.5千伏真空开关管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改善静杆中部区域的均压设计,解决了该区域的放电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耐压的目的,满足了高原型的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40.5千伏高原型真空开关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瓷筒,2-动导电杆,3-静导电杆,4-动触头,5-静触头,6-屏蔽筒,7-静杆均压环,8-静端盖,9-静端均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40.5千伏高原型真空开关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40.5千伏高原型真空开关管包括瓷筒1,在瓷筒1的两端轴心位置有动导电杆2和静导电杆3,动导电杆2的端头有动触头4,静导电杆3的端头有静触头5,静触头5和动触头4接触,瓷筒1内设有屏蔽筒6,静触头5及部分静导电杆3位于屏蔽筒6内,在静导电杆3的中部位置设置静杆均压环7,静触头5通过静端盖8固定在瓷筒1的一端,在静端盖8上固定有静端均压环9。
在静触头5和动触头4处于分开位置时,屏蔽筒6处于悬浮电位,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静导电杆3中部位置增加静杆均压环7,可将静导电杆3中部的电力线分布由分散调整为沿外缘平行分布,从而避免因毛刺引起的放电,提高了产品的工频耐压水平,满足了高原使用要求;静端盖8上固定的静端均压环9可以屏蔽静端盖8与瓷件的封接面,避免封接面焊料毛刺与屏蔽筒6、静导电杆3产生放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飞特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飞特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4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井静态巡检系统
- 下一篇:一种AR系统配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