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肢体康复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1879.0 | 申请日: | 201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2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化武;赵磊;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立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肢体 康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肢体康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根据肢体恢复状况设置训练力度的智能肢体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骨折病人和偏瘫病人的术后康复训练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如不及时做康复训练会导致韧带萎缩、肌腱退化,影响病人康复后的生活。现在医疗界广泛采用被动式康复疗法,通过一些器械带动肢体摆动,帮助肢体恢复运动功能。现有的肢体康复装置通常包括控制台、肢体固定装置和肢体运动机构,在使用时根据病人身体状况设置肢体运动机构的动作频率,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但仅根据目测无法正确估计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容易因康复装置的动作频率设置不合理影响康复的效果。频率设置过快时,病人的身体不能适应该运动强度,导致肢体过度疲劳;频率设置过慢时,无法满足肢体的需要,达不到康复的效果。肢体的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根据肢体的恢复情况随时调整康复装置的动作频率,以便适应不同阶段的运动强度,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肢体康复装置,能根据病人的肢体状况设置训练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肢体康复装置,包括肢体运动机构,还包括与肢体运动机构电连接的肢体屈伸力测试装置,所述肢体屈伸力测试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信号采集模块主要由弹力带、定位带及设置在弹力带上的拉力传感器组成。将定位带套在肢体关节两侧,肢体处于伸直状态时,弹力带处于常态,当肢体在人的意志作用下做屈体运动时,压缩弹力带,当肢体弯曲到最大限度时,测得此时的屈力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后传给控制模块。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控制器和存储器。存储器内存有不同屈力对应的频率数值,控制器按照获得的屈力信号读取对应的频率,并控制肢体运动机构按照该频率动作,带动肢体运动。
进一步,所述定位带为两个设有粘扣的弹性带,分别与弹力带两端固定连接。定位带上设有粘扣,可将两个定位带分置于关节两侧,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肢体屈伸力测试装置测试患者的肢体状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设置康复训练的强度,并依恢复情况随时调整,使得训练更有针对性,更适合患者的需要,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2是图1中信号采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弹力带,2是拉力传感器,3是粘扣,4是定位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智能肢体康复装置,包括肢体运动机构,还包括与肢体运动机构电连接的肢体屈伸力测试装置,如图所示,所述肢体屈伸力测试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信号采集模块由弹力带1、定位带4及设置在弹力带1上的拉力传感器2组成。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有控制器和存储器,在存储器内预先存储屈伸力对应的频率。弹力带1两端各设有一个定位带4,定位带4上设有粘扣3。
对腿部进行康复训练时,将定位带4固定在膝关节两侧,腿部弯曲至最大限度,测得此时的屈伸力,由控制模块按照该屈伸力对应的频率控制肢体运动机构动作,进行康复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1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