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调实验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1668.7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2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森;王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森;王明文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调保鲜实验中建立气调实验环境的气调实验罐。
背景技术
在气调保鲜技术研究中,需要一种能够建立气调环境的实验容器,置于恒定实验温度中作为实验对象的空间载体,气调设备通过容器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调节实验容器内部空气中湿度、氧、二氧化碳、乙烯的浓度后,与外部空气隔绝并保持密封状态。
在当前公知气调实验配置中,此种实验容器使用塑料、有机玻璃或UPVC材质,形状为长方箱体,箱盖密封方式为水或防冻液密封。当前实验箱存在的问题是:
1、因容器中实验对象放出呼吸热的原因,加之箱体材质特性和壁厚较厚8~12mm,故传热热阻较大,致使容器内外存在1.5~3℃的温差,所以造成实验数据产生错误。
2、以水或防冻液的密封方式,促使容器内部湿度过高不易控制,难以保持设定湿度。
3、容器中容易产生温度和气体成分的死角,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拟设计一种新型气调实验容器,能够减小内外温差,使之趋向一致;改变液体密封方式,避免容器内湿度过高的人为因素;使容器内部不再产生温度和气体成分的死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翻盖式薄壁密封圆罐体,壁厚≤5mm,便于观察内部实验对象表表面生理变化,罐盖密封方式采用专用橡胶密封条,使之避免影响内部湿度;在罐体外侧纵向设置换热排管(铜质),排管上下接口穿过密封罐壁与内部联通。排管下接口位于罐内多孔托板之下,排管上接口在罐内接变径管,并安装风扇呈45°仰角固定,使气流经风扇吹向罐顶盖后,向四周均匀扩散;风扇定时工作,使罐内气体通过风扇从上而下穿过实验对象空隙与罐外换热排管形成闭路强制循环,在通过换热排管时与罐外空气进行换热降低罐内气体温度,使罐内外温差≤0.5℃,从而达到防止罐内气体成分死角和减小气调实验罐内外温差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强制罐内气体循环防止了罐内气体成分死角的产生,减小了罐内外温差,使平均温度误差减少了4倍;气调实验罐的无水密封方式避免了影响罐内湿度。
附图说明
图中为气调实验罐立面结构图
图中:1罐盖,2密封条,3罐体,4多孔托板,5铰链,6气体入口,7换热排管,8气体出口,9风扇,10温湿度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使密封条(2)在罐盖(1)和罐体(3)法兰间压紧变形密封罐口,采用无水密封的方式使罐内湿度控制不再受到影响。让风扇(9)定时通电运行,使气体通过实验对象空隙和多孔托板(4)下部进入罐外换热排管(7),与罐外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低温气体通过换热排管(7)上接口和风扇(9)吹向罐盖顶部后,向四周均匀扩散与罐内高温气体交换,使实验对象降温,进入多孔托板(4)下,再进入罐外换热排管(7)开始下一个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达到减小罐内外温差和防止罐内气体成分死角之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森;王明文,未经王庆森;王明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1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黄米面油糕及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