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直线导轨副密封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1044.5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1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赵顺利;李薇;石得福;吕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高金数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76 | 分类号: | F16C33/76;F16C2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田和穗 |
地址: | 1160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 直线导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尤其是一种滚动直线导轨用的,可在保证运动平稳性的基础上,保持良好密封效果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滚动直线导轨是一种精密导向与承载元件,广泛应用于印刷、医疗、木工、玻璃、包装及工程机械领域,而当滚动直线导轨应用在这些领域中时,由于不允许润滑油泄漏,工作环境粉尘较多等限制,对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密封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现在一般的做法是运动部件中的密封件与导轨之间预加一定的过盈量(过盈配合),来达到防止润滑油的泄漏或粉尘进入直线导轨副内部的目的;但是由于材料本身及成型工艺水平的限制,其过盈量经常会大于设计值,使二者之间形成刚性接触,导致运动时因摩擦产生的阻力增大,影响运动的平稳性和产品的使用寿命,而如果过盈量达不到设计值,虽然可保证运动的顺利进行,但密封效果极差。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滚动直线导轨副密封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保证密封效果良好的前提下,不影响直线运动平稳性的滚动直线导轨副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解决方案是: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密封结构,包括导轨1和与其相配的滑座组件2,在滑座组件2的两端设置有密封端盖3,密封端盖3与导轨1之间设置有柔性密封条4,滑座组件2的下端与导轨1接触部分还设置有密封底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密封条4上开设有与导轨1的断面外轮廓线相配的柔性槽5,所述的密封底片6上沿导轨1轴向方向开设有柔性槽5。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结构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创造性地在传统的柔性密封条上开设出供密封条发生弹性变形的柔性槽,解决了传统的滚动直线导轨副为了追求良好的密封性能,使密封件和导轨过盈配合产生的增大摩擦力,运动不流畅的问题,在保证密封性能的条件下,不会对直线运动产生影响;并且本结构是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作出改进,因此其成本低廉,制作方便,本装置具备广泛的市场前景,十分有利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密封结构,包括导轨1,在导轨1上与其相配有滑座组件2,滑座组件2的两端设置有密封端盖3,在密封端盖3与导轨1相接触的部分设置有柔性密封条4,并且在柔性密封条4上面开设有柔性槽5,柔性槽5的形状和导轨1断面的外轮廓线相一致;同时在滑座组件2的下端,与导轨1相接触的部分,还设置有密封底片6,而在密封底片6上同样开设有沿着导轨1轴向方向的柔性槽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滚动直线导轨副密封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滑座组件2在导轨1上作往复的直线运动时,当由于加工误差等原因造成导轨1与密封端盖3之间的间隙变小时,由于柔性槽5的存在,柔性密封条4和密封底片6与导轨1相接触的部分就可以向柔性槽5内挤压,当这个间隙恢复至标准值时,柔性槽5恢复原状,仍然保证柔性密封条4和密封底片6与导轨1的良好接触;这种结构形式一方面可以保证柔性密封条4和密封底片6始终能够保持与导轨1之间的紧密接触,以防止滚动直线导轨副内的润滑油泄露和外界的灰尘进入导轨副内部,保证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导轨1与密封端盖3之间的缝隙由于各种原因突然缩小时,柔性槽5可以自动发生弹性变形,这种弹性变形可以保证导轨1与柔性密封条4或密封底片6之间的接触方式不会变为刚性接触,因此不会影响到运动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这是一种密封性能良好,且可保证运动顺利进行的密封结构,它具有恒压力、自适应等功能特点,该结构的密封效果与传统结构相比,可使摩擦力的波动值下降25%-3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高金数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高金数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10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重机运动状态检测系统
- 下一篇:新型料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