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加固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0903.9 | 申请日: | 2010-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3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帅颂宪;靳才宇;姜筑俊;黄亚鸣;佘冬林;杨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3/03;E04B5/00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结构 楼面 屋面板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加固方法及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浇筑混凝土中,常常由于工人站在已经绑扎好的钢筋网上作业,往往会造成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板面钢筋下沉,从而导致承载力不足而引起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板面开裂。在现有技术中,针对这类开裂进行加固处理的一般做法是采用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固方法,现有的这种加固方法所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困难、费时费力,而且还存在着在某些环境下耐久性较差、甚至不能使用(如在潮湿环境中)的问题。因此现有的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加固方法还是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耐久性好、免维护、省力省时、并且制作成本较低的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加固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加固结构为:包括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在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表面上设有沟槽,在沟槽中埋设有钢筋,钢筋为两端设有竖杆的门字形状,并且钢筋两端的竖杆竖向锚固在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板内,在沟槽中填灌有将钢筋遮盖住的灌浆料。
上述钢筋为通过冷轧成形的扁钢。
为了达到更好的加固效果,在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的表面上覆盖有一层找平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上增加了板负弯矩钢筋,有效地解决了板开裂及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施工简便、耐久性好、免维护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制作成本较低、施工省时省力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楼/屋面板负弯矩筋不足或板面开裂的加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对现有的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进行加固时,特别是对现有的楼/屋面板负弯矩筋不足或板面开裂进行加固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结构进行加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时,先将加固用的钢筋3弯制成两端分别有一个竖杆3-1的门字形状,钢筋3可采用现有的10/8的钢筋冷轧成型为扁钢, 然后在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1上制作出沟槽2,制作时,沟槽2的长度最好是按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1的板跨1/4的长度进行确定,沟槽2的数量可根据使用的需要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按每间隔15~50厘米的距离制作一个沟槽2,并使每个沟槽2按相互平行排布,将每个沟槽2内的尘土清除干净后,然后在每个沟槽2中放入一个门字形状的钢筋3,并使钢筋3两端的竖杆3-1竖向锚固在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1的板内;以山砂、石英砂和水泥为原料并按下述方法制备出高流动度的灌浆料:按重量份取河砂40-50份(也可用山砂替代河砂)和水泥40-50份,外加剂1-5份,按水料比为0.14-0.17,将水加入原料中混合均匀后即可制备得到高流动度的灌浆料4;然后将高流动度的灌浆料4灌注在沟槽2内,使灌浆料4将沟槽2填平并将门字形状的钢筋3遮盖住后按常规方式经过养护后即可完成加固施工。为了达到更好的加固效果,还可在建筑结构楼面板或屋面板1的表面上覆盖一层用普通混凝土材料制作的找平层5即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09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导线及其应用的软性排线
- 下一篇:一种双活塞平衡式调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