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双层容器的连接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0737.2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4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鲍杨民;尤吉堃;孙刚;金跃庆;萧勋泽;王明政;杨孔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13/024 | 分类号: | G21C13/0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双层 容器 连接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层容器的连接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在钠冷快中子反应堆中,为了预防反应堆容器可能发生的钠泄露事故及防止事故扩大,将堆容器设计成双层结构。
例如在美国专利“Fast nuclear reactor,United States Patent 3962032,June.8,1976”中提供的快中子反应堆结构中,所采用的容器即为双层容器,内为主容器用来盛装液态金属冷却剂和堆芯等堆内构件,外面为保护容器,两个容器都是悬挂式支承,固定在反应堆的顶部,它们相互间独立,没有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受力合理的用于座式双层容器的连接支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双层容器的连接支承结构,关键在于,它包括两个支承环和一个锥形支承筒,支承环设有4个直段接口,其中3个直段接口分别于容器筒体、底封头和锥形支承筒相连。
其中所述的两个支承环形状相同。所述的支承环的直段接口与容器筒体、封头和锥形支承筒之间分别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通过采用带有4个直段接口的支承环分别与反应堆双层容器的筒体、底封头、锥形支承筒连接,该结构使双层容器之间受力更加均匀合理,而且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双层容器的连接支承结构示意图
1主容器筒体、2主容器支承环、3保护容器筒体、4锥形支承筒、5保护容器支承环、6主容器底封头、7支承裙座、8保护容器底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双层容器的连接支承结构,它包括两个支承环2、5和一个锥形支承筒4,两个支承环2、5分别为主容器支承环2和保护容器支承环5,该结构用于钠冷快堆主容器与保护容器之间支承连接。两个容器均为圆柱形立式容器,底部为椭圆形封头,其中主容器为内层容器,主要由主容器筒体1、主容器支承环2、主容器底封头6连接构成;外层容器为保护容器,主要由保护容器筒体3、保护容器支承环5、保护容器底封头8连接构成。主容器与保护容器之间通过主容器支承环2、保护容器支承环5分别与锥形支承筒4连接。其中每个支承环上加工有4个直段接口,主容器支承环2的3个直段接口与主容器筒体1、主容器底封头6和锥形支承筒4焊接固定连接,另外一个直段接口与堆内构件相连,保护容器支承环5的4个直段接口分别与保护容器筒体3、保护容器底封头8、锥形支承筒4和支撑裙座7焊接相连,实现了容器的完整性和力的传递。本实施例中主容器支承环2与保护容器支承环5结构、形状完全相同。
如图1所示,反应堆容器内的构件和设备的力作用在主容器支承环2上,再由锥形支承筒4传递给保护容器支承环5,保护容器支承环5是通过支承裙座7固定在堆坑的金属预埋件上,并将整个反应堆的重量载荷传送给预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0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