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烟处理线在线烟丝与丝束纤维分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9951.6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1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声扬;姚俊;胡业伟;方敏;付春荣;樊勇;叶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C5/36 | 分类号: | A24C5/36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在线 烟丝 丝束 纤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烟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废烟处理线在线烟丝与丝束纤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卷烟生产企业在生产卷烟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一些残次烟、废烟,对于这些残次烟、废烟一般采用废烟处理设备来进行加工处理,将烟丝从废烟中分离出来回收再利用,废纸、废嘴等送往废品回收站。
由于我厂在开发的新产品中,部分产品使用了复合多圆滤棒来卷制滤棒烟。这种复合多圆滤棒的废烟在现有进口NTM(废烟处理线)废烟处理线处理时,因为多圆滤棒特殊工艺的设计要求和结构,使滤棒中的小滤棒圆芯和短丝束纤维容易脱离出来,混杂在烟丝中,如作为烟丝掺兑将严重影响成品烟的品质。但处理这些不合格烟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进行剔除,工作效率极低且质量难以控制。而现有的进口NTM废烟处理线并不能完成该项分离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NTM废烟设备和复合多圆滤棒的物理特性进行了仔细分析和反复研究,对废烟处理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在NTM废烟处理线的烟丝出料口处,设计一种造价低、效率低的在线烟丝与丝束纤维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废烟处理线在线烟丝与丝束纤维分离装置,包括废烟处理线的振槽出料口,所述分离装置设置有风选室、负压风机、丝束纤维收集袋、储气及配气罐;在风选室上端设有入料口倾斜导向板,在风选室内及倾斜导向板的下方分别间隔、相对设置有多级前部弧形导向板及多个双管风帘;所述负压风机的进气管通过吸气管、丝束纤维收集口与风选室内底部连通,负压风机的出气管通过丝束纤维收集袋后与大气连通,所述倾斜导向板上端与废烟处理线的振槽出料口连接,储气及配气罐的输气管分别与多个双管风帘及单管风帘连通。
在风选室的入料口倾斜导向板的上方还设置有护罩,在风选室内底部设置有烟丝收集箱。
多个双管风帘与风选室内壁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分帘倾斜导向板。
工作原理:残次烟、废烟经过NTM废烟处理线处理以后,混杂着丝束纤维的烟丝在其振槽出料口处形成了一定宽度和厚度的“烟丝帘”。当“烟丝帘”被入料口导向板输送到烟丝与丝束纤维分离装置的入口时,烟丝自由下落,“烟丝帘”被第一级单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管内压缩空气的压力、流量及管喷射口角度)压缩空气形成的风帘扬起自由地散落到前部弧形的导向板上,接着烟丝下落到风帘倾斜导板上并继续下落,每次落板后其厚度变得更加松散、同时分布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且变得更加均匀。当“烟丝帘”下落到这个风帘倾斜导板下部的双管风帘区域时,由于烟丝与丝束纤维的外形特征和比重的不同,部分丝束纤维从烟丝中被分离到沉降室中,沉降室的底部有一吸风收集系统,丝束纤维被吸到收集袋中,同时吸风又进一步增加了风帘区域的风速,提高烟丝与丝束纤维的分离速度。“烟丝帘”继续下落,经过多次反复循环使丝束纤维从烟丝中分离的效果更加显著,纯净的烟丝最后落入到烟丝出料口烟丝箱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对NTM废烟处理线的相应部位进行改进,特别研制的在线烟丝与丝束纤维分离装置能有效地去除烟丝中丝束纤维、纸屑等杂物,使复合多圆滤棒废烟处理后的烟丝完全达到工艺质量要求,提高了烟丝的利用率,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效果十分明显。这种分离装置不仅能有效地去除烟丝中丝束纤维,也适用于类似性质的物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流阀连接示意图。
图中:1-风选室,2-风选室门,3-护罩,4-入料倾斜导向板,5-单管风帘,6-前部弧形导向板,7-风帘倾斜导向板,8、9、10、11-双管风帘,12-压力表,13-气管,14-储气及配气罐,15-紧固环,16-管接头,17-节流阀,18-烟丝出料口,19-烟丝箱,20-丝束纤维收集口,21-吸风管,22-负压风机,23-丝束纤维收集袋。24-振槽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99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