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中耦合器的供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9355.8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孙辉;罗衍领;孟庆勇;范旭辉;武瑞;王治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D48/02 | 分类号: | F16D48/02;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混合 动力 装载 耦合器 供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耦合器的供油装置,特别是一种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中耦合器的供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液压混合动力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耦合器是连接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和装载机行走装置的关键元件,具有传递动力的功能,在不需要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工作的时候将动力切断,确保整机工作不受影响。为了适应装载机作业工况中的频繁起停,耦合器中的离合器多采用湿式多片离合器,因此耦合器的供油装置必须提供约1.5Mpa的压力油源驱动离合器的执行机构,同时还要提供压力约0.4MPa的油源来润滑摩擦片和传动齿轮。目前还没有为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中耦合器的提供油源的供油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中耦合器的供油装置,为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的耦合器提供油源,确保耦合器中的离合器结合迅速,确保摩擦片和传递齿轮的润滑油充足,提高耦合器的使用寿命和效率,进而提高混合动力装载机的整机性能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供油装置包括发动机、双联泵、两位四通换向阀、减压阀、溢流阀、油箱和取力器,发动机输出轴与取力器的输入轴连接,取力器的一个输出轴与装载机行走装置输入轴连接,取力器的另一个输出轴与双联泵的输入轴连接,双联泵中主泵的出油口与装载机液压执行机构进油口连接,双联泵中副泵的出油口分别与两位四通换向阀的P口、减压阀的进油口以及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两位四通换向阀的T口与油箱连接,两位四通换向阀的A口与离合器执行机构进油口连接,两位四通换向阀的B口封闭,减压阀的出油口与摩擦片和齿轮润滑进油口连接,溢流阀出油口、双联泵中副泵的吸油口和双联泵中主泵的吸油口与油箱连接。
所述的双联泵有主泵和副泵,主泵和副泵机械连接。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发动机通过取力器分别驱动装载机的行走装置和双联泵,双联泵中的主泵为装载机的液压执行机构提供压力油,双联泵中的副泵为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中的耦合器提供油源,副泵提供的压力油通过减压阀为摩擦片和齿轮提供常时润滑油源,两位四通换向阀控制离合器的结合和分离,两位四通换向阀处于左位时,离合器结合,两位四通换向阀处于右位时,离合器分离,通过设置溢流阀的溢流压力可决定离合器执行机构驱动油源的压力。为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的耦合器提供油源,确保耦合器中的离合器结合迅速,确保摩擦片和传递齿轮的润滑油充足,提高耦合器的使用寿命和效率,进而提高混合动力装载机的整机性能和效率,保证了离合器结合迅速及摩擦片等润滑充分,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优点是:为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的耦合器提供压力油和润滑油,确保离合器结合迅速,摩擦片和传递齿轮的润滑油充足,提高耦合器的使用寿命和效率,进而提高混合动力装载机的整机性能和效率,同时还具有整机改造小,成本低,集成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中耦合器的供油装置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2、双联泵;3、两位四通换向阀;4、减压阀;5、溢流阀;6、油箱;7、副泵;8、主泵;9、取力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该供油装置包括发动机1、双联泵2、两位四通换向阀3、减压阀4、溢流阀5、油箱6和取力器9,发动机1输出轴与取力器9的输入轴连接,取力器9的一个输出轴与装载机行走装置输入轴连接,取力器9的另一个输出轴与双联泵2的输入轴连接,双联泵2中主泵8的出油口与装载机液压执行机构进油口连接,双联泵2中副泵7的出油口分别与两位四通换向阀3的P口、减压阀4的进油口以及溢流阀5的进油口连接,两位四通换向阀3的T口与油箱6连接,两位四通换向阀3的A口与离合器执行机构进油口连接,两位四通换向阀3的B口封闭,减压阀4的出油口与摩擦片和齿轮润滑进油口连接,溢流阀5出油口、双联泵2中副泵7的吸油口和双联泵2中主泵8的吸油口与油箱6连接。
所述的双联泵2有主泵8和副泵7,主泵8和副泵7机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93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能设备的行星轮传动机构及其桨距驱动器和方位驱动器
- 下一篇:超越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