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角膜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268874.2 申请日: 2010-07-23
公开(公告)号: CN201782846U 公开(公告)日: 2011-04-06
发明(设计)人: 陈家祺;顾建军;翟嘉洁;袁进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视觉眼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F2/14 分类号: A61F2/14
代理公司: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刘孟斌
地址: 51000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人工 角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人体植入物,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人工角膜。

背景技术

热烧伤或化学伤引起的角膜瘢痕化,重度新生血管化的病变角膜,或Steven-Johnson综合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斯-琼氏综合征)导致的严重干眼等眼表疾病都可使角膜的透明度产生改变,从而引起视力下降。虽然这些受损的角膜通过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有可能恢复部分视力,但这些移植的角膜在临床上表现出很高的失败率。有鉴于此,人工角膜移植是这些患者复明的一条重要途径。另外在一些传统角膜移植不可能施行,或角膜移植多次失败的患者,人工角膜移植成为唯一可能成功的复明手术方式。但到目前为止各型研究开发的人工角膜都存在着一些缺点,而且价格昂贵,移植后存在一些致盲性的并发症,所以急需开发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稳定性及操作简单可靠的人工角膜。

而且,研发人工角膜还存在着另一个技术障碍是供体角膜的严重缺乏,尤国内民众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去世后大部分不愿捐献角膜,因此,很多角膜病患者虽说理论上可通过传统角膜移植达到复明,但由于缺乏供体角膜,实际中仍然难以实现,因此,也亟需开发出良好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的新型人工角膜以替代传统角膜移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以往人工角膜的一些缺点,提供一种具有最佳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的人工角膜,同时其手术操作在临床上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人工角膜包括前板、后板、钛环、把手和替代角膜。前板由透明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制成,前板的前表面为凸形弧度设计,屈光度为40-48度,后表面与人体的自体角膜的前表面相贴,前板后表面的中央设有外壁面带螺纹的圆柱体形的光学镜柱;后板设有中孔和边孔,中孔的内壁面设有与光学镜柱外壁面螺纹相适配的螺纹,边孔利于患者自体角膜的水化及营养供给;钛环设有中孔和边孔,边孔用于插入把手的悬臂;前板、后板、自体角膜在悬臂的作用下连接固定。替代角膜在手术中用于临时代替人体自体角膜。

本实用新型可优化为:

所述光学镜柱的圆柱体长度可在3-4mm内选择,直径可在2.5-4mm内选择。

所述的带有光学镜柱的前板及后板由医疗级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制成。所述光学镜柱的前表面设有激素类涂层,光学镜柱的后表面设有肝素、Avastin、哌加他尼钠、Lucentis(雷珠单抗)、VEGF-Tr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混合涂层。

所述后板为带中孔的圆盘,圆盘周边带有直径为0.5-1.5mm的多个边孔,后板的前表面与自体角膜的后表面相贴。

所述钛片为椭圆形结构,中央孔直径为2.3-4mm,两侧各有一直径为0.5-0.9mm的边孔,钛环的厚度为0.20-0.30mm。

所述金属微型把手的两条悬臂的直径为0.6-1.0mm。

所述替代角膜为甲基悬臂丙烯酸-2-羟基乙酯(HEMA)水凝胶制备,厚度为0.5-1.5mm,直径为8-10mm,屈光度为30-60度。

本实用新型人工角膜适用于眼表泪液分泌相对正常,但传统穿透角膜移植排斥风险较高的一些患者,如眼部热烧伤,化学伤引起的角膜白斑伴有大量血管增生或多次角膜移植后排斥的患者,角膜厚度无明显变薄,通过手术方法将分体式人工角膜植入患者眼内后,避免人工角膜与患者眼球出现分离,同时避免术后人工角膜与自体角膜交接面的并发症如角膜溶解坏死、房水渗漏、感染、人工角膜排异脱出、眼内炎症及人工角膜前膜、后膜形成等,具体来说,有以下有益效果:

1、人工角膜设计简单可靠,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与穿透角膜移植步骤大致相同,可为大多数眼科临床医生所掌握,不易于产山眼内出血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2、替代角膜在手术中的运用,可维持术中眼球结构的稳定及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方便眼内手术操作,为自体角膜作为人工角膜载体提供了辅助器械。

3、人工角膜主要由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及金属钛构成,技术上较为容易生产,并且透明材料易于观察眼前后段结构。

4、人工角膜的镜柱前后表面都进行了化学修饰,其中前表面将涂有一层含有可降解激素类的透明涂层,可抑制周边上皮细胞在镜柱前表面的爬行生长。在镜柱后表面将修饰有一层可缓慢降解的肝素混合涂层,可抑制人工角膜后膜的形成。

5、人工角膜的钛片及微型螺旋把手设计,考虑到了自体角膜载体有时会出现厚薄不均及前后表面曲率差异,而这一设计可使人工角膜复合体接合紧密达到水密状态,从而减少了术后漏水这一并发症的出现。

6、人工角膜的载体为患者自体角膜,充分考虑到了角膜供体材料缺乏的因素,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传统角膜移植传染疾病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视觉眼科学研究所,未经广东省视觉眼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8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