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扰流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68518.0 | 申请日: | 201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6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新立模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7/02 | 分类号: | B62D37/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 地址: | 31802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扰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扰流板,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安装在汽车尾部的扰流板除了能给汽车带来漂亮的装饰效果外,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减小高速行驶下轿车的上浮力,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同时有助于节省燃料。
现有塑料扰流板大多采用吹塑成型、注塑焊接两种生产方式:吹塑成型的扰流板壁厚较厚、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边角料,使吹塑厂家面临较大的边角料回收压力。当产品结构复杂、受装配条件限制、壁厚较薄时,吹塑成型无法满足制作要求。对于喷漆性的扰流板,吹塑件表面往往出现橘皮现象,打磨难度高、质量低等导致吹塑成型的总体效率低;注塑焊接所需的超声波焊接或热板焊接等设备所需的成本较高,且受产品结构限制,焊接部位在产品A面和壁厚较薄处,焊接难度大且焊接所形成的焊渣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及劳动力进行打磨,总体效率较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焊接处开裂的现象。现有的生产方式对扰流板限制较高,存在较大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内、外板分体式制造,再通过胶水粘接成型,解决壁厚度薄、结构复杂、装配条件限制高的问题,并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目的的汽车扰流板。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汽车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制造的外板和内板,外板和内板通过胶水粘接,粘接处位于外板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扰流板是先通过外板和内板分体制造,然后用胶水粘接,解决壁厚度薄、结构复杂、装配条件限制高的问题,且生产过程产生的边角料少,而内、外板的粘接处位于外板的内壁,避开了扰流板的A面(扰流板安装在汽车上后的可视面),无需对产品表面进行后续再处理,因此制造成本低,且表面美观。
所述外板上制有卡扣,内板上制有卡块,卡块与卡扣相配合。卡扣扣住卡块确保内、外板粘接时左右不发生错位,还可提高内、外板的粘接力。
所述外板内壁的底部制有限位筋,内板的底部制有L型卡槽,所述卡槽与限位筋相配合。卡槽与限位筋的作用是进一步确保内、外板粘接时上下不发生错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部件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汽车扰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制造的外板1和内板2,外板1和内板2通过胶水粘接,粘接处位于外板的内壁。本实用新型的扰流板是先通过外板1和内板2分体制造,然后用胶水粘接,解决壁厚度薄、结构复杂、装配条件限制高的问题,且生产过程产生的边角料少,而内、外板的粘接处位于外板1的内壁,避开了扰流板的A面(扰流板安装在汽车上后的可视面),无需对产品表面进行后续再处理,因此制造成本低,且表面美观。所述外板1上制有卡扣11,内板2上制有卡块21,卡块21与卡扣11相配合。卡扣11扣住卡块21确保内、外板粘接时左右不发生错位,还可提高内、外板的粘接力。所述外板1内壁的底部制有限位筋12,内板2的底部制有L型卡槽22,卡槽22与限位筋12相配合。卡槽22与限位筋12的作用是进一步确保内、外板粘接时上下不发生错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新立模塑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新立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8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