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视显微镜的3D观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8125.X | 申请日: | 201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4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木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1/22 | 分类号: | G02B21/22;G02B2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6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视 显微镜 观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视显微镜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体视显微镜的3D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体视显微镜就是利用双通道光路,为左右两眼提供一个具有立体感图像的目视仪器,其特点在于存在两支光路,分别对同一标本的不同角度成像,然后分别进入观察者的左右两眼,从而得到立体效果,也可以说是3D技术运用到显微镜领域的成果。相当于人眼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标本,虽然角度相差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大脑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具有3D(Three dimension,三维空间)效果,即立体感。因而广泛用于生物领域的切片操作,医学领域的显微外科手术,工业领域的微小零件和集成电路的观测、装配、检查等工作。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目前的体视显微镜中也集成了摄像头,可通过计算机等显示出来,但是摄像头仅有一个,只是采集其中的一个角度的图像,相当于仅用一只眼睛观察标本,不能观察到标本的立体效果,也就不能同时发挥体视显微技术和数码技术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将标本通过3D显示设备显示出来,可实现多人同时观察的体视显微镜的3D观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一种体视显微镜的3D观察装置,由体视显微镜,两路摄像头、3D数据处理器和3D显示设备组成,其中两路摄像头分别安装在体视显微镜的两支光路中,在3D数据处理器的控制下分别同时获得体视显微镜两个不同观察角度的图像数据,这两路图像数据进入3D数据处理器转换成3D显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再传送到3D显示设备上,观察者即可脱离体视显微镜在3D显示设备上观察到标本的立体效果。
所述的3D数据处理器,可以发出同步信号,控制两路摄像头同步曝光,并同时采集两个摄像头的图像数据,转换成3D显示设备所需的数据格式,传送给3D显示设备。
所述的3D显示设备,也称为立体显示设备,可以播放两种不同观察角度的图像,并使观察者的左右眼分别接收不同角度的图像,从而在大脑中产生错觉,以看到立体效果。
所述的3D显示设备,可以是3D电视,3D投影仪,3D电影等,根据需要也包括观察者佩戴的3D快门眼镜;
所述的3D显示设备,通过数据线,如USB、HDMI、DVI、VGA等数据线和3D数据处理器连接。
所述的摄像头,可以是CCD、CMOS等成像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标本通过3D显示设备显示出来,使观察者可以脱离体视显微镜直接观察到标本的立体效果,可实现多人同时观察,该装置简单、实用、使用简便、方便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柱状透镜技术裸眼3D显示设备原理示意图
图2为采用柱状透镜技术裸眼3D显示设备立体视频数据排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时分式技术的3D显示设备原理示意图
图4为采用时分式技术的3D显示设备立体视频数据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柱状透镜技术裸眼3D显示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由体视显微镜1、两路摄像头(本文中同时称作:左光路摄像头21、右光路摄像头22)、3D数据处理器4和裸眼3D电视61组成,其中左光路摄像头21和右光路摄像头22分别安装在体视显微镜1的两支左右光路中,分别通过数据线(如USB、HDMI、DVI、VGA等)31和32连接到3D数据处理器4上,在3D数据处理器4的控制下分别同时获得体视显微镜1两个不同观察角度的图像数据23和24,并转换成裸眼3D电视61所需的立体数据20,再通过数据线5如USB、HDMI、DVI、VGA等传送到裸眼3D电视61播放,观察者8即可在裸眼状态下看到标本的立体图像。
裸眼3D电视61,采用柱状透镜技术,如TCL的TD-42F,其原理是在电视显示屏如液晶显示屏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阵列,每个柱状透镜均对应两列像素宽度,并将这两列左右像素分别成像到观察者的左右眼中,这样当这两列左右像素分别对应于左右的视差图像时,即可呈现出立体效果;因而要求播放的立体数据中的左右视差视频数据是间隔一行排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81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