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照相框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67597.3 | 申请日: | 2010-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2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华 |
| 主分类号: | A47G1/14 | 分类号: | A47G1/14;G03C9/06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 地址: | 31002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照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框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立体照相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立体照相框,包括立体照本体、光栅板和框架,所述的立体照本体和光栅板均装于框架内,所述的光栅板覆盖在立体照本体的正面,所述的立体照本体是集成了多张照片信息的照片,由于人的两眼透过光栅板看到立体照上的图像有一定的角度偏差,从而产生立体感。
然而,现有技术的立体照片都是采用框架进行安装的,安装比较复杂,而且成本也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安装、成本低的立体照相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以下结构的立体照相框,包括立体照信息层、光栅层和相框本体,所述的光栅层覆盖在立体照信息层的上。
所述的相框本体为一块基板,所述的立体照信息层和光栅层依序与基板固定。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采用基板来安装立体照,人眼通过光栅层看到立体照信息层,立体照呈现立体感,本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框架安装的不足,比将立体照装于安框架内更方便,而且单纯的基板的成本也比框架低。
作为改进,所述的光栅层的外表面设有透明保护层,加上透明保护层的立体照相框,能对光栅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止光栅层的磨损,提高了立体照的视觉效果,而且保护层还能提高相框的表面亮度。
作为改进,所述的立体照信息层为立体照片,所述的立体照片的背面粘贴在基板上,立体照片的正面与光栅层的内表面粘贴。
作为改进,所述的立体照信息层通过双面胶粘贴在基板上。
作为改进,所述的依序固定是指立体照信息层印在基板上,光栅层覆盖在立体照信息层上并与基板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的依序固定是指立体照信息层印在光栅层内表面上,带有立体照信息层的光栅层与基板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的光栅层为光栅板或光栅膜。
作为改进,所述的透明保护层为水晶膜,这样,可以使立体照的亮度更高。
作为改进,所述的基板上设有能支撑或悬挂相框的结构,这样方便了立体照片在桌面或展示台上摆放了,或悬挂在墙上。
作为改进,所述的基板为长方形状。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照相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立体照信息层,2、光栅层,3、基板,4、双面胶,5、支架,6、透明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照相框,包括立体照信息层1、光栅层2和相框本体,所述的光栅层2覆盖在立体照信息层1的上。
所述的相框本体为一块基板3,所述的立体照信息层1的背面粘贴在基板3上;所述的基板3为长方形状。
所述的光栅层2的外表面设有透明保护层6;所述的透明保护层6为水晶膜。
所述的立体照信息层1为立体照片;所述的立体照片不限于以纸质材料为载体的照片,
例如:还可以采用铜片作为载体。
所述的立体照信息层1通过双面胶4粘贴在基板3上;所述的双面胶4的一面与立体照信息层1粘结,双面胶4的另一面与基板3粘结;除了采用双面胶外,还可以采用胶水粘贴。
所述的立体照信息层1可以直接印在基板3表面上,或是印在光栅层2的内表面上,即以基板3或光栅层2作为载体,而并不一定要单独设有载体。
所述的光栅层2为光栅板、光栅膜或光栅片材。
所述的透明保护层6为水晶膜。
所述的基板3为长方形状。
所述的基板3的背面连接有支架5,所述的支架5可以做成可收缩式;这样方便了立体照相框在桌面或展示台上摆放了。
另外,还可以在安装板3上设有可悬挂的悬挂绳,可以将立体照片悬挂起来展示。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如:立体照信息层1与基板3的粘贴不限于采用胶水或胶带粘贴,也可以采用大头针或其他工具将立体照本体固定在基板3上;所述的透明保护层6除了采用水晶膜,还可以用透明塑料;所述的基板3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菱形等形状,既可以是实木的,也可以内部中空的。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华,未经李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75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茎大树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铝包钢线生产排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