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渗滤液中总氮的新型生物处理去除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6486.0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9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施军营;乔如林;薛方亮;张文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渗滤 液中总氮 新型 生物 处理 去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的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中的垃圾渗滤液中总氮的新型生物处理去除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垃圾渗滤液水质极其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因此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垃圾渗滤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填埋场内的自然降雨和径流;(2)垃圾自身原有的含水;(3)在垃圾卫生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厌氧分解而产生的水。其中填埋场内的降水为主要部分,这些水分渗过成分复杂的垃圾时,使垃圾发生分解、溶出、发酵等反应,从而使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氮、磷和种类繁多的重金属类物质。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有以下特点:(1)渗滤液水质十分复杂,不仅含有耗氧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类金属和植物营养素(氨氮等)。如果垃圾填埋场中含有工业部门垃圾,则渗滤液中还会有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2)COD和BOD5浓度高,最高可达几万,远远高于城市污水;(3)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其中有难以生物降解的萘、以及氯化芳香族化合物、氯化芳香族化合物、磷酸酯、邻苯二甲酸酯、酚类化合物和苯胺类化合物及腐殖质等;(4)垃圾渗滤液中含有10多种金属离子,其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生物处理过程产生严重抑制作用;(5)氨氮含量高,晚期的垃圾渗滤液氨氮可以高达3000mg/L以上。
此外,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垃圾渗滤液的成分随填埋时间而发生变化。填埋时间超过3~5年后,渗滤液中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比例会明显下降,称为晚期渗滤液。有机物成分大多为难以生物降解的腐殖质。氨氮浓度跟初期相比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高,此时的处理目标以氨氮的去除为主。垃圾渗滤液中的总氮主要以氨氮为主,此外还包括有机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因此氨氮的去除是整个渗滤液总氮降低的关键所在。
目前,在国内外的氨氮处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吹脱法:污水中的氨氮是以氨离子(NH4+)和游离氨(NH3)两种形式保持平衡状态而存在:NH3+H2O==NH4++OH-将pH值保持在11.5左右(投加一定量的碱),让污水流过吹脱塔,使NH3逸出,以达脱氮目的。该法处理效果稳定,但是吹脱法易结垢,会造成二次污染;
(2)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这两种方法脱氮效果都好,但对水质要求高,处理成本高,一般极少使用;
(3)过滤法:脱氮效果不理想,一般可作脱氮预处理;
(4)折点加氯法:利用游离氯与污水中的氨作用,生成氮气而去除污水中的氮。 2NH4+3HOCL==N2+3CL-+3H2O+5H+,但是处理成本过高;
(5)化学混凝法:脱氮效果不够理想,产生的污泥量较大,一般不单独采用该法脱氮;
(6)离子交换法:常用斜发沸石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它对氨离子的选择优于钙、镁、钠等离子,当日处理水量1000m3(原水中NH4+-N浓度为20mg/L),去除率标准为80%,再生液中的氨可以以游离氨或分子氮形式排放大气,也可以成氨溶液回收后作肥料,但该法脱氮成本高,不经济,此外还存在再生液处理等问题;
(7)生物法:生物法是目前运用最广、最有研究前景的方法。生物脱氮是生物法控制氮的一个重要分类。其主要原理是经硝化-反硝化处理,把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释放。本发明也是建立在生物法基础上的一种总氮去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垃圾渗滤液的特点,结合生物处理法脱氮的基本原则硝化-反硝化,提供一种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垃圾渗滤液中总氮的新型生物处理去除池。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的:
一种垃圾渗滤液中总氮的新型生物处理去除池,包括:用于加入垃圾渗滤液的进料泵、集水管、真空压力表、出水管,硝化池,其特征在于:具有生物反硝化菌的反硝化池、碳氧化池、强化硝化池、内源呼吸池、回流泵、膜冲洗鼓气管。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泵可以向反硝化池内提供硝态氮。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生物反硝化菌的反硝化池的C/N为3∶1,硝化池和内源呼吸池的温度保持在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6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