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膜除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5898.2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2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彭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维奇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海庆 |
地址: | 222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膜除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对含氧量较高废气进行脱氧处理的高效旋膜除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膜除氧器一般包括除氧器本体和设置在除氧器本体内的起膜器、淋水篦子、液气网,除氧器本体通俗可称为除氧器外壳,在除氧器外壳的底部设有容置空间作为水箱,在其内部进行含氧水汽的除氧工作,一般的除氧器的水汽在经过除氧后经过起膜器后经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但此时的水汽中仍有部分蒸汽未被完全利用,汽体排放量偏大,浪费了能源,对大气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乃积极开发研究,并为改进上述产品的不足,经过长久努力研究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旋膜除氧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膜除氧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氧水汽未能被完全脱氧、蒸汽排放较多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膜除氧器,包括除氧器本体1,在除氧器本体1内设置有起膜器2、淋水篦子3、液气网4,在除氧器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5、第一排气口6、第一进水口7和第一排水口,在所述第一排气口6和起膜器2之间设置有汽水换热装置8,所述汽水换热装置8包括设置在顶层的上隔板9和底层的下隔板10,所述上隔板9和下隔板10将所述汽水换热装置8与除氧器内其他空间隔开,上隔板9和下隔板10之间设置有螺旋状的翅片管11,所述翅片管11包括螺旋状的管主体12和连接在管主体12上的翅片13,所述管主体12的一端通过所述下隔板10上开设的第二进气口14与起膜器2相连,所述管主体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上隔板9上开设的第二排气口15与除氧器本体1上部空间相连。
优选地,所述除氧器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容置空间,作为储水水箱。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气口6设置在除氧器本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除氧器本体1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管主体12由多条细管组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起膜器2和淋水篦子3之间设置有高加疏水配管16,所述除氧器本体1上设置有高加疏水口17与高加疏水配管16相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在所述储水水箱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储水水箱内设置有再沸腾管。
优选地,所述汽水换热装置8的下隔板10上开设有第二排水口18。
优选地,所述液气网4采用不锈钢丝网填料制作。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水口7设置在所述上隔板9和下隔板之间10。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由于在所述排气口和起膜器之间设置有汽水换热装置,因此,待排放到空气中的蒸汽经过水汽换热装置的进一步除氧,含氧量进一步降低,同时蒸汽的温度被再次降低,从而减少了蒸汽的排放。采用该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产品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达到节省能源、增加工作质量等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汽水换热装置的剖视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膜除氧器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类似的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该实施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维奇,未经彭维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5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苎麻浸酸水洗机的脱水装置
- 下一篇:喷码机的无极变速输送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