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内返流物冲吸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64953.6 | 申请日: | 201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4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童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亚林 |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M39/00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 地址: | 541002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内返流物冲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效果确实、使用方便、易于更换的气管内返流物冲吸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保证急危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以及需要呼吸机治疗时所采取的一种措施。然而在气管切开期间,病人口腔、鼻腔分泌物和消化道消化液与食物(统称为返流物)易返流入呼吸道引起“返流性”肺炎。
目前防止气管切开后返流物返流至患者肺部的最主要方法是在气管切口处插入带气囊并可吸痰的气管套管。现有的气管套管一般包括套管、气囊、充放气管和充气阀,如英国SIMS公司生产的portex气管套管,该气管套管的气囊在其远端,充气后气囊紧密压迫在气管内壁以堵住返流物流入气管切口以下的气道;气管套管有一吸痰管与套管外壁融为一体,吸痰管在靠近气囊上方约3mm处有一约5×2mm的长方形开口,从吸痰管上端口径处外接负压吸引器以便将气囊上返流物吸出。公告号为CN2014819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与上述气管套管结构相近,该专利仅在套管的内外表面有机结合有高分子聚合物抗菌涂层,且在该表面涂层中负载入具有药理效果的药物。
上述提到的这类气管套管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于神智不清(如:颅脑外伤)、分泌物多(如:呼吸道烧伤)、胃潴留(如:严重感染)的患者,大量分泌与呕吐的返流物流入气道并潴留在气囊上,由于吸痰管吸引开口与气囊之间存在距离,气囊充气后在气囊上、气管内壁、吸引开口之间形成吸引开口吸不到的死角(简称死腔),从而潴留返流物;其次,吸痰管只有一个吸引开口难以吸尽返流物,且粘稠的分泌物与食物残渣还会堵塞吸痰管,当气囊内气体不足、气囊破裂或定时放气(因气囊持久压迫气管内壁将引起管壁损伤,故常需定时放气)时,残留在气囊上的返流物将流入气道引起感染;再者,由于上述气管套管只有一根吸痰管,冲洗和吸引都只能在一根吸痰管中进行,显然难以达到吸尽返流物、清洁气道、预防局部感染之目的;此外,上述气管套管与吸痰管为一整体结构,在堵塞的情况下吸痰管不能随时更换而只能将整个气管套管一起更换,这对于气管切开7天之内的病人是不能更换的(因切口未形成瘘道,拔出气管套管后切口会自然封闭使插管困难,极易导致病人窒息),即使7天后能更换气管套管,仍然由于死腔内残留物不能吸尽,在松气囊、拔气管套管时残留物会流入气道。
公告号为CN20149278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声门下吸管气管套管,它包括气管套管、呼吸机接口、气囊、气囊充气管,在气管套管上设置有一个凹槽,吸痰管镶嵌在凹槽内。吸痰管前端超出镶嵌的凹槽的前端2~3cm,吸痰管的前端与气管套管的夹角15°-20°,吸痰管前端侧面有2个小孔;吸痰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吸引设备。该实用新型中,吸痰管可以直接镶嵌在凹槽内,也可以通过粘合剂粘结镶嵌在凹槽内。但不管是直接镶嵌在凹槽内还是通过粘合剂粘结镶嵌在凹槽内,都只有一根吸痰管在工作,在发生堵塞的情况下,如果吸痰管是通过粘合剂镶嵌在凹槽内时,则不能进行更换,而如果吸痰管是直接镶嵌在凹槽内时虽然可以抽出再重新更换,但不易操作且易伤及患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痰管更换简易、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气管内返流物冲吸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气管内返流物冲吸装置,包括柔性管体、固定翼、气囊、充放气管和充气阀,柔性管体的一端为插入端,另一端为与呼吸机相连的连接端,固定翼套装于柔性管体靠近连接端的端头上,气囊设于柔性管体靠近插入端的端头上,充放气管的一端穿过固定翼与柔性管体的衔接处与气囊相连,另一端与充气阀连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根吸痰管,所述吸痰管活动连接于固定翼上。由于吸痰管与固定翼的连接为活动连接,不仅容易更换,而且操作简便。
所述吸痰管的活动连接可以是在固定翼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插入孔,将所述的吸痰管对应安插于各插入孔中。一般是在固定翼上开设两个插入孔,该两个插入孔呈对称或不对称分布。
另一种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将吸痰管用细绳或其它类似物品直接挷缚于固定翼上的插入孔中。
采用上述二种方式时吸痰管的插入的位置可根据需要插入柔性管体的前、后、左、右任何面。
可以在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吸痰管内穿插有导丝,以方便该吸痰管插入并横卧在上面所述死腔以充分、彻底冲吸残留物。
为了达到更好的吸取返流物的效果,可在每根吸痰管插入气管一端的管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开口,以避免形成开口吸不到的死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亚林,未经童亚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49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