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64663.1 | 申请日: | 201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8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余辉;熊志才;李伟;李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时代诺亚舟教育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9B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万商天勤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79 | 代理人: | 王志明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翻盖 电子 学习 装置 | ||
1.一种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包括:设置有显示屏(10)的上壳体(1)和安装有键盘(20)的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通过转动装置(3)与所述上壳体(1)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3)包括:平行安装在一对限距轴承片(310)上的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该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分别固设有组成至少一个齿轮对的第一齿轮(314)和第二齿轮(324),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上设置有增加所述齿轮对滚动摩擦力的阻尼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结构(5)包括: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上的至少一个阻尼部件(313)和第一齿轮(314)或第二齿轮(324)侧面上的凸齿(3141)及作用在该阻尼部件(313)一侧的弹簧(312),所述弹簧(312)和阻尼部件(313)位于所述第一齿轮(314)或第二齿轮(324)与所述限距轴承片(310)之间,所述阻尼部件(313)与弹簧(312)接触的另一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圆周面的凹凸配合结构,即所述第一齿轮(314)或第二齿轮(324)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凸齿(3141),所述阻尼部件(313)设有与所述凸齿(3141)配合的凹槽(3131),在所述齿轮对的连续滚动过程中,所述凸齿(3141)和凹槽(3131)交替出现啮合状态和非啮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3)还包括连接面板(4),该连接面板(4)包括上连接面板(41)和下连接面板(42),所述上连接面板(41)和下连接面板(42)对接形成可容纳所述转轴及其阻尼结构的空腔,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均为阶梯轴,分别具有轴径最大的中间段,所述齿轮对、阻尼部件(313)、限距轴承片(310)和弹簧(312)均成对设置,对称分布在两转轴中间段两侧,所述连接面板(4)的下连接面板(42)与转轴两侧的限距轴承片(310)套接从而限制所述弹簧(312)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3)还包括一对连接垫片(315),该对连接垫片(315)被置于所述齿轮对(314和324)与转轴中间段的端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3)还包括与所述上壳体(1)固接的第一连接支架(316)和与所述下壳体(2)固接的第二连接支架(326),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轴向开槽(3101)和第二轴向开槽(3201),所述第一连接支架(316)两端的突起部分分别置于所述第一转轴(31)两端部轴向开槽(3101)并紧固,所述第二连接支架(326)两端的突起部分分别置于所述第二转轴(32)两端部轴向开槽(3201)并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316)和第二连接支架(326)具有U型弯曲,其上分别设置有安装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31)和第二转轴(32)分别与第一齿轮(314)和第二齿轮(324)的轴孔形成周向稳固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翻盖式电子学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3)具有对称结构,其配对设置的转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齿轮、限距轴承片(310)、卡口垫片(311)、弹簧(312)、阻尼部件(313)、连接垫片(315)均为可相互替换的对偶使用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时代诺亚舟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时代诺亚舟教育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46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