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3779.3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7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丁信志;李炎修;黄俊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B62K21/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限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限制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现有具有两前轮的车辆,包含一车架11、一设置于该车架11上的倾斜单元12、二间隔设置于该倾斜单元12下方的悬吊单元13,及二分别连接于该二悬吊单元13的前轮14,该车架11包括一头管111、一穿伸于该头管111的主转向杆112、一设置于该主转向杆112底端的固定盘113,及一设置于该主转向杆112上的转向把手114,而该车辆还包含一设置于该车架11上的转向限制单元15,该转向限制单元15包括二间隔设置于该头管111底侧的转向挡块151,及二间隔设置于该固定盘113上且分别对应所述转向挡块151的转向凸块152。
该把手114带动该主转向杆112转动时,该固定盘113会随该主转向杆112转动,当该固定盘113转动至使其中一转向凸块152触抵于对应的转向挡块151时,该主转向杆112就不能再往更大的角度转动,而达到限制转向角度的目的。
然而,为了要设置所述转向凸块152,势必要加大该固定盘113的面积,但如此一来,如图2所示,该固定盘113会占用该二悬吊单元13之间的空间,而影响所述悬吊单元13的配置,且当该倾斜单元12要进行倾斜动作时,也可能会因为该固定盘113过大的体积而影响倾斜作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空间配置运用度的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该车辆包含一车架、一设置于该车架上的倾斜单元、二间隔设置于该倾斜单元下方的悬吊单元,及二分别连接于该二悬吊单元的前轮,该车架包括一头管、一穿伸于该头管的主转向杆,及一设置于该主转向杆上的转向把手,该倾斜单元包括二位于该头管两侧的侧管,每一悬吊单元包括一穿伸于对应的侧管内的副转向杆、一设置于该副转向杆下方的支撑臂,及一枢设于该支撑臂与前轮上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
该转向限制装置包含至少一限制单元,该限制单元包括一设置于其中一侧管上的转向挡片,及二设置于与前述侧管同侧的支撑臂上的挡块,所述挡块是位于该转向挡片两侧且互相对称。
所述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向限制装置包含二限制单元,每一限制单元包括一设置于相对应的侧管上的转向挡片,及二设置于与前述侧管同侧的支撑臂上的挡块,所述挡块是位于该转向挡片两侧且互相对称。
所述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斜单元还包括二分别横向枢接于该头管与每一侧管间的上连杆、二分别横向枢接于该头管与每一侧管间且间隔于所述上连杆的下连杆,及一横向枢接于该头管与所述侧管上且位于所述上、下连杆之间的连动杆。
所述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斜单元还包括二分别横向枢接于该头管与每一侧管间的上连杆、二分别横向枢接于该头管与每一侧管间且间隔于所述上连杆的下连杆,及二分别横向枢接于该头管与每一侧管间且位于所述上、下连杆之间的连动杆。
所述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悬吊单元还包括一连接于该主转向杆与副转向杆之间的转向连杆,该主转向杆是借由所述转向连杆带动所述副转向杆转动。
所述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架还包括一设置于该主转向杆底端的第一接头,而每一悬吊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副转向杆底端的第二接头,每一转向连杆是连接于该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之间。
所述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为球接头。
所述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为万向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借由将该限制单元设置于侧管及支撑臂上,可以提升所述悬吊单元的配置空间,也能避免影响该倾斜单元的倾斜作动范围,而能避免干涉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前视图,说明现有具有两前轮的车辆;
图2是一前视图,说明图1的车辆倾斜时,转向限制单元会影响悬吊单元的配置;
图3是一前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局部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限制单元的设置位置,于图中省略倾斜单元的部分;
图5是一俯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转向限制装置的作动态样,于图中省略倾斜单元的部分;及
图6是一俯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车辆的转向限制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于图中省略倾斜单元的部分。
2 车架
21 头管
22 主转向杆
23 转向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37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