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生产绝缘纸的合成沉析纤维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62723.6 | 申请日: | 2010-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宋俊富;马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骏源特种纸(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B1/30 | 分类号: | D21B1/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李颖薇 |
| 地址: | 2017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绝缘纸 合成 纤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纸的制造设备,尤其是用于生产绝缘纸的合成沉析纤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不同介面的物质,经充分混合所产生的絮状沉淀物,在高速转动的转子所产生的高速剪切力的作用下形成纤维状物质,习惯称沉析纤维浆料,它是生产绝缘纸的骨干支撑材料。转子的剪切力大小和分布对沉析纤维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剪切力不能形成有效纤维而是一团沉析物或纤维束,剪切力大所形成的沉析纤维长,但剪切力太大可能形成的纤维细小或细长。这种现象都是生产厂家所不希望得到的,理想的是通过适当的剪切形成呈蜘蛛状的沉析纤维。
在传统的合成沉析纤维的装置中,在定子的内侧设有多条向内的凸筋,而转子外围也设有沿轴向设置的凸筋,该转子外围的凸筋为截面对称形状的凸台,在相邻两条凸筋之间形成半圆形的凹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绝缘纸的合成沉析纤维的装置,可对沉析纤维浆料进行适当剪切力的剪切,获得较佳形态的沉析纤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产绝缘纸的合成沉析纤维的装置,包括机壳、喷嘴、定子和转子,定子通过定子固定螺丝沿周向与机壳固定,转子通过转子固定螺母固定在机壳内中心处的轴上并由电机带动旋转,转子与定子之间形成空腔,其中,所述转子的外周均布有多条沿轴向设置的螺旋式边筋,该螺旋式边筋的截面形状为由弧形剪切边和直边构成的齿形,在转子的旋转方向上,直边为前端面,弧形剪切边为后端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式边筋的特殊结构形状的转子,具有的螺旋形刀口使沉析纤维所受的剪切力呈现梯度变化,而且为浆液与沉析剂的混合提供了更加充分的空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转子的端面上设有多条沿转子旋转方向设置的加强筋。转子端面上的加强筋是为了对难于形成的或没有受第一次剪切力作用的纤维束团进行再次剪切,从而达到理想形态,即蜘蛛状的沉析纤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喷嘴贯穿并设在机壳和定子上,一端伸出机壳外表面,另一端通入转子与定子之间的空腔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定子的内壁上均布有多条向内伸出的凸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子外围设置螺旋式边筋,使剪切力呈现梯度变化,同时给混合提供更加充裕的空间。进一步可在转子端面上设置加强筋,对未受螺旋式边筋的第一次剪切力作用的纤维束团进行再次剪切,从而确保完全形成沉析纤维,且沉析纤维呈蜘蛛状的最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机壳 2-喷嘴
3-定子 31-凸筋
4-定子固定螺丝 5-空腔
6-转子 61-螺旋式边筋 62-加强筋
7-转子固定螺母 8-轴 9-键销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示,一种用于生产绝缘纸的合成沉析纤维的装置,包括机壳1、喷嘴2、定子3和转子6,定子3通过定子固定螺丝4沿周向与机壳1固定,转子6通过转子固定螺母7固定在机壳1内中心处的轴8上并由电机带动旋转,转子6与定子3之间形成空腔5;
所述的喷嘴2贯穿并设在机壳1和定子3上,一端伸出机壳1外表面,另一端通入转子6与定子3之间的空腔5处。
所述定子3的内壁上均布有多条向内伸出的凸筋31。
其中,所述转子6的外周均布有多条沿轴向设置的螺旋式边筋61,该螺旋式边筋61的截面形状为由弧形剪切边和直边构成的齿形,在转子6的旋转方向上,直边为前端面,弧形剪切边为后端面。
所述转子6的端面上均布有四条沿转子6旋转方向设置的加强筋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骏源特种纸(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骏源特种纸(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2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