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电热水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61946.0 | 申请日: | 201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2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伟龙 |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00;A47J4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18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电热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特别是指一种其壶体包括外煲身以及内胆身,并且借助该外煲身的内表面与该内胆身的外表面围绕确定出一真空腔体的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精美、实用、方便、快捷的电热水壶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小家电用品。而就电热水壶的加热原理而言其主要是通过水壶底部的发热管或电热盘通电后发热并同时对壶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就目前出现的电热水壶而言其结构原理普遍比其它电器的结构相对简单。
在日常生活中,保温瓶与电热水壶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也是分开使用的,一般使用者都需要首先利用电热水壶将水烧开而后将烧开的水灌入保温瓶中才能达到保温的效果。这种使用方式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市场上也出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产品,但由于大部分的产品在保温功能上只是利用反复加热的方法来解决保温功能,而反复加热又带来新的问题,那就是水安全问题。水被反复加热后,水质硬化,水质变差不能饮用。就如上所述的问题,广大水壶生产厂家研究了大量的方法解决水壶热量散失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方法是采用增加隔热层厚度的方式来提升保温效果,或者是采用提高保温层厚度的方式来解决热量散失的问题,但是通过这样的传统方法,解决热量散失问题的效果都不十分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新型提供一种真空电热水壶,其包括壶盖以及壶体,该壶体包括外煲身、内胆身、发热盘以及通电底座,且该外煲身以及该内胆身围绕确定出一真空腔体,借助该真空腔体使本实用新型达到隔热保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电热水壶,其包括壶盖以及壶体,其中,该壶盖是盖设在该壶体上的,该壶体具有壶口以及壶嘴,该壶嘴连接设置在该壶口的边缘,并且该壶嘴与该壶口相连通,该壶盖包括壶口盖块以及壶盖执手,该壶口盖块位于该壶盖的下端,而该壶盖执手连接在该壶盖一端,该壶口盖块盖设在该壶体的该壶口上,相对于该壶体的该壶嘴在该壶口盖块上设置有斜面。
该壶体包括外煲身、内胆身以及发热盘,其中,该发热盘是与该内胆身固定连接的,该内胆身具有内表面以及外表面,且借助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加热水腔,该外煲身套设在该内胆身的外部,该外煲身具有内表面以及外表面。
该外煲身的该内表面与该内胆身的该外表面之间间隔有距离,且借助该外煲身的该内表面与该内胆身的该外表面围绕确定出一真空腔体,该真空腔体包裹在该加热水腔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该发热盘设置在该内胆身的下方,并且连接在该内胆身的外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该真空腔体上连接设置有抽真空管,该抽真空管的一端与该真空腔体相贯通。
如上所述自上而下该发热盘还依次与发热丝以及隔热片连接成一体。
如上所述的该壶体底部设有防干烧温控器以及水温感应温控器、沸点温控器、通断电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是用两层有锈钢制成外壳与内胆的真空煲体。外壳与内胆之间的密闭空间,抽成高度真空状态,使其拥有卓越的保温性能,而将发热体放在壶底使其被包围,减少对外界传导热能。在加热的过程当中,水与外界几乎处于被隔绝的状态,所以发热体的热能悉数用来加热水,与一般的电热水壶相比,起到节能减耗的功能。而且壶外几乎与外界同一温度。当加热完毕之后,水壶便立刻处于保温状态当中,减少因为水被加热后,由普通电热水壶放入保温壶过程中而损失的热能。因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保温性能的卓越,水煮开后便不用再加热都可以满足日常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水质不会变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煲身与内胆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真空电热水壶,其包括壶盖10以及壶体20,其中,如图1所示,该壶盖10是盖设在该壶体20上的。
该壶体20具有壶口21以及壶嘴22,该壶嘴22连接设置在该壶口21的边缘,并且该壶嘴22与该壶口21相连通,该壶盖10包括壶口盖块11以及壶盖执手12。
该壶口盖块11位于该壶盖10的下端,而该壶盖执手12连接在该壶盖10一端。
该壶口盖块11盖设在该壶体20的该壶口21上,相对于该壶体20的该壶嘴22在该壶口盖块11上设置有斜面111。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该壶盖10能通过45°的旋转动作从该壶体20上拿出及旋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伟龙,未经黄伟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1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