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双电源供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61225.X | 申请日: | 201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6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雷绍权;郑安邦;何青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10 | 分类号: | H02J1/10;H02J9/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双电源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双电流供电系统,属直流系统的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换流站中,为了供给控制、信号、保护、自动装置和交流不停电电源装置等的用电,要求有可靠的直流电源。国内大多数换流站均采用直流110V和220V电压。为提高控制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冗余性,直流系统的设计是两段母线运行,重要负载从两段直流母线上取电,在负载侧采用二极管隔离后同时向负载供电。
图1是一换流站工程的直流网络供电方式。图中L1、L2为两段直流母线,CT为直流互感器,V为二极管。图中直流母线L1、L2穿过各自的直流互感器CT,通过二极管V耦合后同时向负载供电。这样的接线方式虽然可以避免两段母线的蓄电池组直接并联形成环流,但由于杂散参数的存在,实际的二极管上有寄生电容和电阻,不能认为是理想二极管,也起不到任何电气隔离的作用。由于两段母线不能完全电气隔离,存在电气上的联系,整个直流馈电系统形成网络环流。直流馈电系统中每个直流互感器(CT)都能检测到漏电流,使直流绝缘监测装置无法进行正常的支路绝缘检测,绝缘监察装置就有可能误报信号。
上述现象表面上是造成直流系统的支路绝缘检测不能正常工作,出现误报信号,如果从直流网络的供电安全考虑,还存在一些其它隐患:直流网络的设计原则是两段直流母线独立运行,对于重要负载可以设置两路隔离的供电电源进行切换,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但上图1的直流网络通过二极管把两段直流母线并联起来,实际上两段直流母线没有实现电气隔离,使得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并且当其中一段直流母线接地时,也会引起另一段直流母线接地,使直流供电网络复杂化,当发生接地故障时,无法快速查找接地的具体位置,另外,当发生负载短路故障时,会同时影响到两段直流母线的电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双电源供电系统,以可靠避免直流网络形成无隔离环路供电情况,实现电气完全隔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直流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第一、第二段直流母线,两段直流母线出线端的正极、负极分别同极并接构成直流电源正、负极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源正、负极输出端与第一、二段直流母线之间分别串设有第一、二接触器,第一、二接触器的主触头分别串接在第一、二段直流母线上,第一、二接触器的线圈分别接在各自主触头所在的直流母线,第一、二接触器的常闭触头分别串入第二、一接触器的线圈控制回路,直流电源正输出端串接正向二极管,储能电容的正极端子接在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储能电容的负极端子接在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储能电容和二极管,其中第二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串入第一接触器的线圈控制回路,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串入第二接触器的线圈控制回路,实现了接触器的互锁,例如,当第一接触器线圈通电动作后,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点断开,同时也断开了第二接触器线圈控制回路,如果要使第二接触器通电吸合,必须先使第一接触器断电释放,其常闭辅助触点复位,此时第二接触器的线圈回路才得以接通。这就防止了第一、第二接触器同时吸合造成相间短路,第一接触器线圈控制电压取至自身所在第一段母线直流电源,第二接触器线圈控制电压取至自身所在第二段母线直流电源。当两路直流电源正常时,第一接触器和第二接触器之中只有一个能够得电工作,将其中一路直流电源投入,同时将另外一路直流电源切断。同一时刻只有一路电源运行,接触器的触点切断实现了电气完全隔离,可靠避免直流网络形成无隔离环路供电情况。储能电容用于补偿切换过充电源电压的跌落。二极管用于阻止储能电容的反向放电,当一路直流电源故障时,储能电容只向信号负载回路放电,电源故障侧接触器线圈控制电压瞬间跌落,实现电源的快速切换。本系统电路简单,无需对绝缘监测装置做特殊的支路配对处理,可靠性高;负载侧的短路故障只会影响其中一段母线,不会造成事故扩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换流站工程的直流网络供电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流双电源供电系统实施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许昌许继晶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12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单轴粉尘加湿机
- 下一篇:一种膜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