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真待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0926.1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4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柱;孙亚斌;何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佳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500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待机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家电产品节能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节能真待机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也朝着节能低耗、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各种节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待机节能技术是家电产品领域中常用的节能技术,采用该技术的家庭产品能处于待机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电能。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待机节能技术一般只能使得家电产品处于假待机的工作模式,即家电产品虽然处于待机工作模式下,但仅仅关闭了家电产品的部分功能或者降低了工作电压,并没有真正切断家电产品的工作电源,如果家电产品长期处于假待机的工作模式,其耗电量也是非常多的,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问题。当然,市面上也存在有内置了真待机控制模块的家电产品,但依然需要部分功能处于工作状态,且只能控制主芯片,外围器件依然处于工作状态。以有线数字机顶盒为例,现有的大部分有线数字机顶盒,其芯片不具备真待机控制模块,待机一般为假待机,即通过机顶盒软件关断音视频输出和面板输出功能,仅仅实现视觉待机功能,在不关断电源的情况下,待机功耗很大。然而,随着有线数字机顶盒整体转换的开展,规范机顶盒功耗的立法工作已经在相关政府部门展开,降低机顶盒功耗实现真待机已经是大势所趋。另外,家电产品如有线数字机顶盒等还容易发生一次启动的情况,或在待机过程中发生对待机信号的重复响应,容易引起待机过程紊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节能真待机电路,该节能真待机电路能真正实现家电产品的真待机工作模式,待机功耗极小,大大降低耗电量,而且可避免引起待机过程紊乱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节能真待机电路,它包括待机控制电路和目标模块,以及给待机控制电路和目标模块提供电源的工作电源,它还包括用于接通或切断给目标模块提供电源的工作电源的电源开关电路;所述待机控制电路连接有待机触发信号发生器;所述工作电源通过电源开关电路连接目标模块,所述待机控制电路连接电源开关电路,所述目标模块通过握手协议与待机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工作电源包括一路目标模块电源,以及一路由目标模块电源降压产生的待机控制电路电源,目标模块电源通过电源开关电路连接目标模块,待机控制电路电源连接待机控制电路。
所述待机控制电路包括MCU芯片U3,三极晶体管Q21、Q27,电阻R421、R433、R506和R504;U3的型号为SJ1008D,U3的第1脚连接所述待机控制电路电源,U3的第8脚接地,U3的第7脚连接R421的一端,R421的另一端连接Q21的基极,Q21的发射极接地,Q21的集电极连接R433和R506的一端,R43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待机控制电路电源,R506的另一端连接Q27的基极,Q27的发射极接地,Q27的集电极连接R504的一端,R50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开关电路。
所述Q21和Q27的型号均为2N3904,R421的电阻值为1KΩ,R433的电阻值为4.7KΩ,R506的电阻值为1KΩ,R504的电阻值为1KΩ。
所述目标模块通过握手协议与U3的第6脚连接。
所述待机触发信号发生器包括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遥控器无线连接U3的第4脚。
所述待机触发信号发生器包括功能按键,功能按键连接U3的第5脚。
所述U3的第5脚还连接有所述待机控制电路电源。
所述电源开关电路包括电阻R503、电感L87、电解电容E61,以及用于连接目标模块的MOS管开关U42;U42的源极连接所述目标模块电源,U42的漏极通过L87连接所述目标模块电源,U42的漏极还连接所述E61的正极,E61的负极接地,U42的栅极通过R503连接所述目标模块电源;所述R504的另一端连接U42的栅极。
所述U42的型号为MT9435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佳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佳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0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