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随钻测量仪器的有线测传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0727.0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5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坚;王广新;杨智光;杨决算;谷玉堂;李玉海;范存;郭福祥;姚海涛;耿晓光;任文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E21B47/12 | 分类号: | E21B47/1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米万泽 |
地址: | 163453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量 仪器 有线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钻井井下随钻测量仪器的测传马达,特别是一种用于随钻测量仪器的有线测传马达。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技术中,近钻头测量系统把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及油藏工程技术融合为一体,用近钻头地质、工程参数测量和随钻控制手段来保证实钻井眼穿过储层并取得最佳位置,具有随钻识别油气层、导向功能强的特点,该系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地质导向,测传马达是该系统的一项关键设备。目前,近钻头测量系统中,近钻头参数距离井底距离较远;近钻头参数数据跨越测传马达的高质量传输很难实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测传马达存在以下缺点:1、主测壳体安装在马达弯点的上方,导致测点距井底远;2、近钻头主控与接收系统之间的通讯采用无线方式,无线方式受环境影响较大,很难实现高质量的通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测量参数测点距井底远、采用无线方式通讯因而很难实现高质量通信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随钻测量仪器的有线测传马达,该用于随钻测量仪器的有线测传马达,具有测量参数测点距井底近、采用有线方式通讯因而能够实现高质量通信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用于随钻测量仪器的有线测传马达包括传动轴,主测总成Ⅰ,传动轴1由下向上依次连接传动轴总成Ⅱ、万向轴总成Ⅲ,万向轴总成Ⅲ上部依次连接马达总成Ⅳ、防掉总成Ⅴ、公滑环组件Ⅵ,所述的传动轴总成Ⅱ的壳体D上端连接万向轴总成的壳体A,壳体A向上接有马达总成Ⅳ的定子管壳体,定子管壳体上端连接防掉总成Ⅴ的壳体B,壳体B连接公滑环组件Ⅵ的短接,所述的传动轴总成Ⅱ下部的传动轴上安装主测总成Ⅰ;公滑环组件的短接内置有公滑环,公滑环的外圆柱面上有台阶,所述的台阶与壳体B的上端头对应;所述的主测总成Ⅰ包括轴承静套、轴承动套、壳体C,传动轴下端的台阶上部依次接有轴承动套、壳体C,轴承动套外置有轴承静套,轴承动套外圆柱面与轴承静套内圆柱面配合,轴承静套下端有外台肩,轴承静套外台肩上部与壳体C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的壳体C外周面中部对称开有若干个阶梯槽,所述的阶梯槽的侧壁上开有连通相邻阶梯槽的通孔,阶梯槽处装有与阶梯槽结构相应的扣盖,扣盖内腔中部有与壳体C外周面上的阶梯槽对应的凹槽,凹槽与阶梯槽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为仪器舱,扣盖两端固定在壳体C上,相邻扣盖间的壳体C外圆柱面部分有凸台;通孔内置有通信线,由通信线连接仪器舱内的仪器;壳体C上端与传动轴壳体D连接;所述的壳体D、万向轴总成的壳体A、马达总成Ⅳ的定子管壳体、防掉总成的壳体B、公滑环组件Ⅵ的短接间依次螺纹连接,壳体D、壳体A、定子管壳体、壳体B、公滑环台阶的内部均开有贯通的轴向孔,壳体D、壳体A、定子管壳体、壳体B及公滑环台阶的端面对应轴向孔处开有环槽,轴向孔内置有通信线,环槽内置有导电环,通信线接在导电环上;壳体D内的轴向孔对应的壳体C的端面开有环槽A,环槽A附近壳体C端面部分轴向开有与阶梯槽侧壁上的通孔中其中一个通孔连通的走线孔,环槽A内置有导电环A,对应环槽A及走线孔处的壳体C体外表面钻一径向孔,径向孔与环槽A及走线孔相通。
所述的导电环内外两侧置有密封圈;所述的扣盖与壳体C间、壳体B与公滑环组件Ⅵ间置有密封圈;所述的扣盖与壳体C间由紧固螺钉及卡环固定;所述的阶梯槽及相应的扣盖有4个。
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用于随钻测量仪器的有线测传马达,主测总成位于马达总成的下方,仪器舱内各测量子系统实现了近距离测量,测量参数测点距井底距离均小于1m;测传马达各短节壳体壁走线,实现了近钻头主控与接收系统之间的有线传输,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钻头主控与接收系统之间实现了高质量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为上段,b为下段);
图2是图1所示连接扣盖的壳体C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沿C-C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防掉总成及公滑环组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未经大庆石油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0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