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的下铁轭绝缘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60057.2 | 申请日: | 201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东;张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上能变压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赵燕棣 |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然 循环 变压器 下铁轭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的下铁轭绝缘结构,特别适用于超高压大容量自然油循环的三线圈电力变压器。
背景技术
通常,中小型变压器采用自然油循环的冷却方式,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采用强迫油循环的冷却方式,但采用强迫油循环冷却方式的变压器运行维护成本高且噪音大,因此当前超高压大容量的变压器亦趋向于采用运行维护成本低、噪音小的自然油循环的冷却方式。超高压大容量的三线圈变压器,采用自然油循环冷却方式时,目前普遍采用常规圆环形下铁轭绝缘结构,冷却油的流速及流量远小于强迫油循环的冷却方式,这种结构使进入线圈下部的油通道仅有外线圈外侧一种途径,冷却油要先分配给外侧及中柱线圈后,才流入内线圈,经分流后,流入内线圈油的流速更慢、流量更小,因而使内线圈的散热效果大为降低,甚至可能出现温升偏高,导致绝缘老化,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及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善变压器内线圈冷却效果的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的下铁轭绝缘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的下铁轭绝缘结构,包括下铁轭端圈和下铁轭托板,下铁轭端圈的纸圈上面粘 贴有沿圆周均布的垫块,下铁轭端圈的垫块伸入纸圈的内径圆周30mm,下铁轭托板的内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向圆心方向的凸台。
所述的下铁轭托板的内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向圆心方向的凸台,凸台向圆心方向的高度W为30mm,凸台沿圆周方向的宽度L为120~1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凸台形下铁轭绝缘结构,增加了一条冷却油的进入通道,使冷却油能从铁心侧有效地流入内线圈,内线圈的冷却效果得以明显改善,降低了内线圈温升。本实用新型成本极低,制造,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的下铁轭绝缘结构的油流向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下铁轭托板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下铁轭端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2、3,一种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的下铁轭绝缘结构,包括下铁轭端圈1和下铁轭托板2,下铁轭端圈1的纸圈上面粘贴有沿圆周均布的垫块3,下铁轭端圈1的垫块3伸入纸圈的内径圆周30mm,下铁轭托板2的内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向圆心方向的凸台4。
所述的下铁轭托板2的内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四个向圆心方向的凸台4,凸台4向圆心方向的高度W为30mm,凸台4沿圆周方向的宽度L为120~150mm。
改进后的下铁轭端圈1的纸圈与垫块3形成了油流入口,且由于下铁轭托板2的内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向圆心方向的凸台,增加了一条冷却油 的进入通道,使冷却油能从铁心侧有效地流入内线圈,内线圈的冷却效果得以明显改善,降低了内线圈温升。在实际产品的应用中,还应根据线圈下部出线头位置,在下铁轭托板及端圈相应位置配开出线孔。本实用新型的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的下铁轭绝缘结构成本极低,制造,安装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上能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上能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0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