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59629.5 | 申请日: | 201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5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庆;王俊;祝露;方海;陆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66;E02D5/6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 地址: | 210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管 加强 复合材料 组合 | ||
1.一种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它主要由复合材料外管(1)、金属内管(3)和浇注在复合材料外管(1)和金属内管(3)之间的混凝土(2)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内管(3)的外表面焊接有T形、L形或工字形金属劲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术述的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材料外管(1)为模具上缠绕的单一纤维管、混杂纤维管、纤维夹砂管、钢管外缠绕纤维层管或PVC管中的一种,所述的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外管(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相应的金属内管(3)的形状也为圆形或方形。
3.一种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它主要由复合材料外管(1)和复合材料内管(5)以及连接复合材料外管(1)和复合材料内管(5)的复合材料连接筋板(6)组成,在复合材料外管(1)和复合材料内管(5)之间浇注有混凝土(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术述的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材料外管(1)和复合材料内管(5)为纤维管、混杂纤维管、纤维夹砂管或PVC管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的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外管(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相应的复合材料内管(5)的形状也为圆形或方形;复合材料连接筋板(6)为纤维板、混杂纤维板、纤维夹砂板或PVC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术述的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材料连接筋板(6)为与复合材料外管(1)和复合材料内管(5)一起一次拉挤成形的实心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术述的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材料连接筋板(6)插装在复合材料外管(1)内壁和复合材料内管(5)外壁上整体成形的插槽(7)中,复合材料连接筋板(6)呈实心结构或空心的格栅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术述的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材料外管(1)内壁和复合材料内管(5)外壁上整体成形的插槽(7)均呈八字形结构,八字形结构的小开口与复合材料连接筋板(6)的厚度相配,所述的复合材料连接筋板(6)对应的插入端也呈相应的八字形结构;八字型的插槽(7)呈下端小,上端大的结构。
8.一种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它主要由复合材料外管(1)和金属内管(3)以及连接复合材料外管(1)和金属内管(3)的金属连接框(8)组成,在复合材料外管(1)和金属内管(3)之间浇注有混凝土(2),所述的金属连接框(8)一边与金属内管(3)焊接相连,另一边插装在复合材料外管(1)内壁上的插槽(7)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术述的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材料外管(1)为纤维管、混杂纤维管、纤维夹砂管、钢管外缠绕纤维层管或PVC管,所述的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纶纤维;插槽(7)的截面形态呈八字形结构,相应的金属连接框(8)的插入边也为相配的八字形结构,八字形的小开口与金属连接框(8)的厚度相配;八字型的插槽(7)呈下端小,上端大的结构。
10.一种双管加强复合材料组合桩柱,其特征它主要由复合材料外管(1)、T形劲骨(9)和浇注在复合材料外管(1)中的混凝土(2)组成, T形劲骨(9)的下端与复合材料外管(1)的内壁相连并与复合材料外管(1)一次拉挤成型,T形劲骨(9)的上端围成一个带有开口的内管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96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陡峭、坚硬岩质边坡单层防渗结构边坡中部的防渗膜锚固
- 下一篇:蓝藻自动捕捞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