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墩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9049.6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5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圣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2 | 分类号: | E01D19/02;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墩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土木工程领域的钢桥墩,具体是一种带有纵向加劲肋的桥墩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在城市高架桥和城际高速公路的建设中,目前我国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桥墩,但钢桥墩由于具有轻质、占地面积小、施工工期短等优点,使得钢桥墩的应用前景变得越来越广阔。但是根据地震震害以及实验结果表明,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圆管截面钢桥墩的根部通常会出现类似于“象脚”那样的局部凸起变形。随着这种局部凸起变形在圆周方向的迅速扩展,钢桥墩的延性能力显著降低。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Gao,S.B.,Usami,T.,and Ge,H.B.,Ductility evaluation of steel bridge piers with pipe sections,J.Engrg.Mech.,ASCE,Vol.124(3),pp.260-267,1998.(SCI收录,IDS Number:YX291)(高圣彬,宇佐美勉,葛汉彬,圆管截面钢桥墩的延性评估,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工程力学期刊,Vol.124(3),pp.260-267,1998.)发现现有圆管截面钢桥墩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其根部附近通常会出现局部凸起变形。在达到钢桥墩的极限承载力之后,桥墩所能承受的荷载急剧下降,延性性能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桥墩改进结构,能够达到改善圆管截面钢桥墩延性能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纵向加劲肋、上段钢管、下段钢管和底部钢板,其中:纵向加劲肋固定设置于下段钢管的内部,下段钢管与底部钢板固定连接,纵向加劲肋的底端与底部钢板固定连接,下段钢管与上段钢管固定连接。
所述的纵向加劲肋具体为径向焊接于下段钢管内部,该纵向加劲肋与下段钢管的管口的间距小于等于下段钢管的直径。
所述的纵向加劲肋共8个且均布设置于下段钢管内部。
所述的上段钢管和下段钢管的横截面积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新建钢桥墩内部设置若干纵向加劲肋,以抑制钢桥墩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后可能出现的钢板局部凸起屈曲模式,在钢桥墩的强度提高不多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钢桥墩的延性性能,从而使钢桥墩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焊接图;
其中:(a)为底部组装图,(b)为整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下段钢管1、纵向加劲肋2、上段钢管3和底部钢板4,其中:纵向加劲肋2固定设置于下段钢管1的内部,下段钢管1与底部钢板4固定连接,纵向加劲肋2的底端与底部钢板4固定连接,下段钢管1与上段钢管3固定连接。
所述的纵向加劲肋2具体为径向焊接于下段钢管1内部,该纵向加劲肋2与下段钢管1的管口的间距小于等于下段钢管1的直径。
所述的纵向加劲肋2共8个且均布设置于下段钢管1内部。
所述的上段钢管3和下段钢管1的横截面积相等。
本实施例在添加了8个纵向加劲肋并且纵向加劲肋在按特定的要求排列后,圆管截面钢桥墩延性能力依据圆管的径厚比和纵向加劲肋的尺寸不同,其提高程度在30%~100%之间。此外,圆管的径厚比越大,纵向加劲肋对钢桥墩延性能力的提高效果越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9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稀释高浓度石膏浆液的旋流器
- 下一篇:一种直流富集层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