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管状窥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7881.2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曹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树军 |
主分类号: | A61B1/31 | 分类号: | A61B1/31;A61B1/303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方为强 |
地址: | 21406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管状 窥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管状窥视器,可作为内窥镜或目测检查直肠、阴道等人体器官的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检查人体内部器官是否病变的一种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各人体器官的检查,例如肠道内窥镜、子宫内窥镜等。检查时,内窥镜需插入人体器官,在内窥镜进入人体内后,镜身会被污染,因此,每一次使用后必须消毒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内窥镜的这种使用及消毒方式存在如缺点和问题:1、每一次使用后,需要用专用设备消毒处理,消毒时间长,成本高;2、反复消毒易导致内窥镜的损坏,使用寿命缩短;3、如果消毒不彻底而再次使用,可能导致病人的医源性感染;4、不适合对大量人群连续使用,特别不适合在体检时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一次性管状窥视器,制造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一次性使用,避免医源性感染,并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管状窥视器,包括导管及活动套装在导管内的管芯;所述导管包括管体,管体前端的管口为斜口,管体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光源及摄像机的接口座,管体与接口座连接处的外壁上设有导管把手;所述管芯的前端设有引导头,呈椭圆球状,管芯的后端设有管芯把手,管芯前端的引导头伸出所述导管前端的管口。
进一步的:
所述导管管体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管。
所述导管管体的锥度在0.5°~10°之间。
所述导管管体的后端设有导流孔。
所述导管把手呈花瓣形。
所述导管把手为由四个瓣构成的花瓣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一次性管状窥视器,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成本低,使用操作方便,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医源性感染,并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率;导管内腔作为医疗器械、光线以及摄像或肉眼观察或操作的通道,在接口座上装上光源及摄像机即可进行内窥镜检查,管体的导流孔可作为排水或排污口,也可以作为通气或其它医疗器械的通道,还可用注射器、电动泵向器官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器官的内部,可更清晰地观察器官的内部状况,提高检查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导管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管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管1及管芯2,管芯2活动套装在导管1内,在检查时,管芯2可从导管1内取出。导管1包括管体101,管体101的横截面为圆形,管体101前端的管口为斜口,管体101的后端设有接口座103,接口座103用于安装光源及摄像机,管体101与接口座103连接处的外壁上设有导管把手102,在本实施例中,导管管体101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锥管,导管管体101的最佳锥度范围在0.5°~10°之间;导管把手102为由四个花瓣构成的花瓣形,导管把手102的花瓣形结构可方便手的操作,其花瓣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导管管体101的后端设有导流孔3。管芯2的前端设有引导头202,引导头202呈椭圆球状,管芯2的后端设有管芯把手201,管芯2前端的引导头202伸出导管1前端的管口,在本实施例中,管芯2除引导头202外,其余部分均为半圆管结构,这样可节省材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导管1及管芯2均为一体结构,采用医用塑料制成。
在使用时,管芯2从接口座103的开口处套装到导管1内,管芯2的前端伸出导管1前端的管口,管芯把手201处于接口座103外,同时推管芯把手201及导管把手102,使管状窥视器逐渐从体腔出口(如肛门阴道等)进入体腔,椭圆球状的引导头202、管体101前端的斜口及管体101的锥形结构,使管状窥视器在进入体腔的过程中逐渐扩张体腔,减小对体腔的损伤,减小病人的痛苦;进入体腔后,退出管芯2,在体腔外的接口座103上接上光源和摄像机,即可进行内窥镜检查。导流孔3可使流入导管1的体液排出,也可在插入过程中排出气体,同时,在需要时也可通过导流孔3插入其他的医疗器械进行其他的操作。检查完成后拔出导管1即可,如需进行其他操作,可取下摄像机,在有光源的条件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树军,未经曹树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7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