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电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7727.5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4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昌盛 |
主分类号: | H05B3/78 | 分类号: | H05B3/78;H05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维新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市场上使用的金属液体电加热器,由电缆线、电缆线头、防水头、圆形金属导热管、导热管内部设有电阻加热元件。其工作方式为:导热管与导热管内部电阻加热元件,通过电能转为热能,再传递导热管传热,达到液态加热的目的。但是,目前使用的液体电加热器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金属液体电热器电阻加热元件采用多孔陶瓷窜电阻丝,因多孔陶瓷生产工艺原因无法烧制较长尺寸,电阻加热元件生产过程中电阻丝采用的是弹簧状的要求后传入陶瓷后因多孔因素和多节陶瓷窜连及容易生产中电阻丝形成不均匀,使产品质量出问题,
二,因目前金属液体电热器加热过程导热是先必须需预先传递到陶瓷后再通过导热管加热液体,传递过程需经过多个步骤,不便于节能,同时加热时加热元件中心温度无法快速传递至外部使加热元件中心聚集较高温度,影响产品寿命。
三绝缘性,因现有加热元件采用多空陶瓷在加热器内有效空间内必须安排多空好安排多条加热丝同步串入,因要多孔陶瓷孔距之间的距离非常窄那在狭窄空间内正负电极之间距离非常狭窄,因此高温过程中陶瓷绝缘性产生电极熔断问题及易发生,并且陶瓷绝缘性不稳定,耐温不高,质量也有好有差,容易产生击穿。好的加工成本也较高工艺也较难。
四,防水性。现有金属液体电热器加热密闭性采用的是环氧树脂密封,但加工过程中因容易产生气孔,并且加热环境中环氧树脂无法同步热涨改变易进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环保节能的液体电加热器,解决了现有电加热器因热传递过程复杂、绝缘稳定性差等问题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便。
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液体电加热器,包括电缆线、电缆线防水盖、电缆线防水胶圈、防水上盖、防水密封圈、保护套、导热管和电热元件;所述电缆线依次穿过电缆线防水盖、电缆线防水胶圈、防水上盖和防水密封圈与电热元件相连;所述导热管为中空结构,导热管上端部嵌入防水密封圈形成密闭;所述电热元件容置于导热管中;所述电热元件由隔热管、云母片和电阻加热丝组成,其中所述云母片包裹在隔热管外表面,云母片外表面均匀缠绕电阻加热丝;
所述液体电加热器还包括有绝缘镁粉,所述绝缘镁粉填实电热元件与导热管之间的空隙及导热管其他密闭空间空隙。
进一步,所述导热管下端采用氩氟焊接密封。
进一步,所述电热元件两端通过云母垫片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电加热器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液体电加热器的电热元件选用材料和组成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电阻加热丝可以直接导热至绝缘镁粉再传导至导热管加热液体,中间减少了一个导热环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导热效率;导热管下端用氩氟焊接密封,使本液体电加热器的防水性能更为优秀;电热元件两端通过云母垫片固定使本液体电加热器的稳定性及防震能力更好,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电加热器确已具有行业上的可利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取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体电加热器,包括电缆线1、电缆线防水盖2、电缆线防水胶圈3、防水上盖4、防水密封圈5、保护套6、导热管7和电热元件8;所述电缆线1依次穿过电缆线防水盖2、电缆线防水胶圈3、防水上盖4和防水密封圈5与电热元件8相连;所述导热管7为中空结构,导热管7上端部嵌入防水密封圈5形成密闭;所述电热元件8容置于导热管中7;所述电热元件由隔热管81、云母片82和电阻加热丝82组成,其中所述云母片82包裹在隔热管81外表面,云母片82外表面均匀缠绕电阻加热丝83。
所述液体电加热器还包括有绝缘镁粉9,所述绝缘镁粉9填实电热元件8与导热管7之间的空隙及导热管7其他密闭空间空隙。
所述导热管7下端采用氩氟焊接密封。
所述电热元件8两端通过云母垫片10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昌盛,未经张昌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77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向外辐射的高效电磁线盘
- 下一篇:基于手机上四段式连接的线控耳机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