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7180.9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1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林学 |
主分类号: | B61K5/06 | 分类号: | B61K5/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铁路 引导 复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铁路车辆脱线复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适应高速铁路特殊轨型使用的引导复轨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2010年7月1日开通的铁路上海虹桥站至南京站G5000次、南京站至上海虹桥站G5001次列车同时相向发车,标志着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由于城际高铁贯穿我国的城市群最密集、生产力最发达、经济增长最强劲、发展最具活力的核心区域,使很多城市形成“同城效应”。此外,沪宁城际高铁与在建的京沪、沪昆、沪汉蓉等高速铁路相衔接,大幅度拉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扩展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和生产力辐射范围。据了解,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后,我国新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4044公里。其中,时速350公里的有1995公里,包括北京—天津、武汉—广州、郑州—西安、上海—南京高速铁路;时速250公里的有2049公里。截至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包括新建高速铁路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线路)6920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随着高铁运行里程的增多,以及高速铁路列车的最高时速达到了350公里,出现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经过技术检索发现已有的有轨车辆复轨器“人”字形复轨器、海参形复轨器等,它们是利用在轨面形成引导槽,然后由动力机车牵引或其它方式牵引车辆,使脱轨车辆在轨道上复位。
已知的逼引方式或结构形式的复轨器有三种,分别是:
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专利名称、多轨型引导复轨器,公开号、CN201380861Y,申请日、2009年4月2日”;
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专利名称、快速救援滑动锁闭复轨器,公开号、CN201338628Y,申请日、2009年1月19日”;
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专利名称、快速救援逼引复轨器,公开号、CN2670198Y,申请日、2003年12月24日”;
但是由于高速铁路在速度上的快速使得轨道结构必须符合运行原理,由于高速铁路对速度和安全的要求极高,若采用传统铁路技术,当列车时速超过350公里时,容易扬起碎石子,影响列车行车安全。所以高速铁路是“无渣”铁路,枕木直接由水泥在钢筋桁架上浇铸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附图1或2可以看出,两根钢轨(3)下部的水泥枕木(1)并不是一体的,而是直接由水泥地面(4)上伸出的钢筋进行套上模具浇注水泥后成型的,也就是说目前高速铁路的水泥枕木(1)和地面是一体的,并且由原来的整体式改为两段的结构形式,用于固定钢轨(3)和水泥枕木(1)的固定螺栓(2)沿用了原来的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的逼引方式或结构形式的复轨器不能够适应中部无水泥枕木(1)的救援所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本实用新型所述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可以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将逼引复轨器的结构简单改进便可适应高速铁路事故救援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利于高速铁路使用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包括两个复轨机构和长弧形立筋对接处的连接机构;在两个复轨机构之间的长弧形立筋连接端下部分别设置抬高支撑板或在长弧形立筋对接处的连接机构的“П”形卡下部设置支撑板形成所述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
所述的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所述“П”形卡下部设置支撑板为“凸”字形结构或“△”形结构或“人”字形结构。
所述的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П”形卡与支撑板设置为一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通过在专利多轨型引导复轨器、快速救援滑动锁闭复轨器或快速救援逼引复轨器结构的长弧形立筋连接端添加抬高支撑板或在“П”形卡下部固接支撑板,使所述高速铁路引导复轨器适应高速铁路的特殊轨型,有利于高速铁路上的车辆往钢轨上准确的滑落和确保滑落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高速铁路的水泥枕木和钢轨链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林学,未经刘林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71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