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小铸轧机铸轧辊弹跳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7150.8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0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迟之东;翁文凭;郭忠敬;刘国金;吴维治;陈琦;赵奇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8/02 | 分类号: | B21B28/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轧机 轧辊 弹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铸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小铸轧机铸轧辊弹跳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金属铸轧过程中,根据实际测量,铸轧机负载时铸轧辊之间的辊缝要比空载时辊缝大出1mm之多,这说明铸轧辊弹跳量较大。辊缝的增大除了使铸轧板的厚度加大外,还会导致铸嘴侧封耳子与上铸轧辊之间的缝隙加大,过大的缝隙会降低铸嘴的侧向密封性能,将会影响一些合金的铸轧生产。
铸轧辊产生弹跳的原因主要为:(1)由于铸轧机座各零部件产生的弹性变形,如轧辊系的弹性变形、轧辊轴承的弹性变形、轴承座的弹性变形、牌坊的弹性变形等等,这些弹性变形会导致铸轧辊产生一定的弹跳;(2)由于铸轧辊的自重使得上铸轧辊和轴承座等各零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存在于上铸轧辊轴颈的上方,这些装配间隙使得铸轧辊易产生一定的弹跳。
目前,铸轧机设计时多采用增大铸轧机刚度的方法来减小铸轧机的弹跳量,也有采用预应力机架等方式达到设计目的。当铸轧机采用预应力机架后,由于预先给定一定预应力值,负载时机架由于承受轴向荷载而产生的弹性变形可以大幅度减小。由此可知,除了铸轧辊的挠度和弹性压扁的变形量对铸轧辊的弹跳量有一定影响外,采用预应力机架的铸轧机的铸轧辊和轴承座装配时累积的各种间隙是导致铸轧辊弹跳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空载时,铸轧机上铸轧辊落在轴承上,所有的装配间隙都留在上铸轧辊轴颈的上方,因此,当铸轧负载时上铸轧辊容易被铸轧板坯顶起,使得铸轧辊弹跳量较大,辊缝易发生较大变化,导致铸轧板厚度规格发生变化,并影响板带产品板形及厚差,严重时还将影响到铸嘴的侧向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铸轧机负载时铸轧辊弹跳量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铸轧机铸轧辊弹跳量的装置,能够预先将上铸轧辊抬起,消除上铸轧辊轴颈上方的原始装配间隙,避免由铸轧辊自重引起的弹跳,使铸轧机的空载辊缝与负载辊缝接近,从而提高工艺稳定性,改善铸轧带坯质量。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小铸轧机铸轧辊弹跳量的装置,其包括上铸轧辊轴承座内侧的轴承端盖,轴承端盖上安装固定有中间套;中间套内固定有调心轴承,用于托住上铸轧辊;沿轴承端盖径向方向设有两个销孔,销孔内装有销,通过调整螺钉使销与中间套接触,通过调整此调整螺钉经销对中间套及调心轴承施力,以顶起上铸轧辊轴颈;调整螺钉由锁紧螺母锁紧。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减小铸轧机铸轧辊弹跳量的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新颖,操作简便,在采用预应力铸轧机架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轴承端盖上的调整螺钉能够有效地顶起上铸轧辊轴颈,消除上铸轧辊轴颈上方存在的装配间隙,避免由铸轧辊自重引起的弹跳,减小铸轧辊的弹跳量,提高铸轧板的尺寸稳定性和铸嘴侧向密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和上铸轧辊及其轴承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轴承端盖;2-中间套;3-调心轴承;4-调整螺钉;5-销;6-锁紧螺母;7-上铸轧辊轴颈;8-主轴承;9-轴承座;10-隔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该减小铸轧机铸轧辊弹跳量的装置,其包括上铸轧辊轴承座9内侧的轴承端盖1,轴承端盖上安装固定有中间套2,中间套通过螺栓固定在轴承端盖上,中间套可以是偏心套,也可以是同心套;中间套2内固定有调心轴承3,用于托住上铸轧辊;沿轴承端盖径向方向设有两个销孔,销孔内均装有销5,通过调整螺钉4使销5与中间套2接触,通过调整此调整螺钉4经销5对中间套2及调心轴承3施力,以顶起上铸轧辊轴颈7,避免了调整螺钉4直接和中间套2接触,从而在旋紧调整螺钉时不会损伤中间套;调整螺钉4由锁紧螺母6锁紧。
调心轴承3和主轴承8之间设置有隔环,对调心轴承3和主轴承8起定位作用,防止二者沿轴向窜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上铸轧辊和轴承座等各零件装配好之后,上铸轧辊轴颈上方存在的装配间隙为:
e=Δr1+Δr2+s1+s2+g1+g2
式中:Δr1为主轴承径向游隙;
Δr2为调心轴承径向游隙;
s1为上铸轧辊轴颈与主轴承之间的配合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71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