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旋转壶盖的电热水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6842.0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0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华梅立;王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41/00;A47J36/06;A47J36/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吴兆平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壶盖 电热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旋转壶盖的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结构的电热水壶包括了壶体、壶盖和加热底座,一般只具有简单的烧水功能。其外形单一、功能简单。一些喜欢品茶的人渴望一种外型美观、使用方便、结构新颖的电热水壶烧水沏茶,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此时,传统结构的电热水壶保温效果不理想,而且壶嘴处容易漏水。
如公开号为:201422755的一种电水壶,包括壶体,在壶体的上部设有壶嘴孔,在壶嘴孔上设有可更换的壶嘴,壶嘴上设有过滤网,一个壶可配多个壶嘴。虽该专利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功能单一,不能起到保温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外型美观、使用方便、保温效果理想的带旋转壶盖的电热水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带旋转壶盖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壶盖和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是由外壳和内胆构成,所述内胆嵌设在外壳内部,内胆上端通过固定套与外壳上端固定,内胆下端通过固定座与外壳下端相连,所述壶盖嵌设在固定套内,壶盖与固定套间隙配合。壶盖可在固定套内旋转。外壳与内胆中间留有间隙,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温作用,而且当内胆中的水烧开后,外壳不会烫伤使用者。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上端设有壶嘴和把手,外壳、壶嘴和把手都采用透明材料制造。使整个壶体外形美观大方。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上与所述壶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壶嘴相配合的出水口Ⅰ,壶盖上与出水口Ⅰ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出水口Ⅰ相配合的出水口Ⅱ。出水口Ⅱ与出水口Ⅰ构成出水通路,使壶嘴和内胆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与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座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内胆底面相吻合的托座,托座中心设有通孔,内胆通过通孔与加热底座相连。固定座可通过螺纹拆装,更换内胆。使用方便,外型美观。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外型美观、使用方便、保温效果理想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示说明:1-壶盖,2-外壳,3-内胆,4-固定套,5-固定座,6-壶嘴,7-把手,8-出水口Ⅰ,9-出水口Ⅱ,10-托座,11-加热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一种带旋转壶盖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壶盖1和加热底座11,壶体是由外壳2和内胆3构成,外壳上端设有壶嘴6和把手7,外壳、壶嘴和把手都采用透明材料制造。透明外形,使整个电水壶更加美观大方。内胆嵌设在透明外壳内部,内胆和外壳之间留有间隙,可有效保持水温。内胆上端通过固定套4与外壳上端固定,内胆下端通过固定座5与外壳下端相连。固定座与外壳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座5上表面设有与内胆底面相吻合的托座10,托座可托住内胆,结构牢固,同时固定座可通过螺纹拆卸,更换内胆。托座中心设有通孔,内胆通过通孔与加热底座11相连,使烧水更简单。壶盖嵌设在固定套内与固定套间隙配合,壶盖可在固定套内旋转,固定套上与壶嘴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壶嘴相配合的出水口Ⅰ8,壶盖上与出水口Ⅰ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出水口Ⅰ相配合的出水口Ⅱ9。壶嘴、出水口Ⅰ和出水口Ⅱ构成出水通路。当使用者需要用水时,可将壶盖旋转,使壶盖上的出水口Ⅱ与出水口Ⅰ和壶嘴位置相对应,就可以把内胆中的水倒出。当使用者用好后,可将壶盖旋转,使壶盖上的出水口Ⅱ与出水口Ⅰ和壶嘴位置相偏离,水就无法通过壶嘴倒出,被封在内胆中,加以保温。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6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