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片式差分对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5637.2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3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钱宝龙;易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化市华宇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 | 分类号: | H01L25/07;H01L23/48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71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片式差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片式差分对管,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通讯及各种电子线路中。
背景技术:
表面贴装半导体器件(SMD)由于其体积小,集成度高,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通讯、计算机、电子仪器、彩电、充电器等产品,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是直接将单个三极管或二极管制成表面贴装式,虽然管子的体积减小了,但是元器件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所占据的电路板的面积还是比较大,也没有简化操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品越来越朝着小型化、轻薄化、高速化的趋势发展的需要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片式差分对管,旨在使器件更加集成,占据更小面积,简化操作,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提高器件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片式差分对管,它由两个三极管晶片T1、T2和五个金属引出脚封装而成,脚一作为三极管T1的基极B1;脚二作为三极管T1发射极E1与三极管T2发射极E2的共同极;脚三作为三极管T2的基极B2;脚四作为三极管T2的集电极C2,其上贴装三极管T2;脚五作为三极管T1的集电极C1,其上贴装三极管T1;三极管T1之基极B1和发射极E1分别通过导线与脚一和脚二相连接;三极管T2之基极B2和发射极E2分别通过导线与脚三和脚二相连接。
在直流放大电路中常采用热敏电阻来补偿零点漂移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只特性相同的半导体三极管组成一个放大电路,利用两只三极管的零漂具有相同变化关系的特点,使其相互抵消.就可以使补偿好得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采用此片式差分对管后可以进一步缩小线路板的使用面积、使原材料大幅减少、简化操作、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序号:1、脚一,2、脚二,3、脚三,4、脚四,5、脚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根据图1、图2、图3可知,本实施例片式差分对管,由两个三极管晶片T1、T2和五个金属引出脚封装而成,脚一1作为三极管T1的基极B1;脚二2作为三极管T1发射极E1与三极管T2发射极E2的共同极;脚三3作为三极管T2的基极B2;脚四4作为三极管T2的集电极C2,其上贴装三极管T2;脚五5作为三极管T1的集电极C1,其上贴装三极管T1;三极管T1之基极B1和发射极E1分别通过导线与脚一1和脚二2相连接;三极管T2之基极B2和发射极E2分别通过导线与脚三3和脚二2相连接。所述的五个金属引出脚采用SOT-23封装形式,用铁镍合金镀银的引线框架,塑封成型后采用先进的脉冲镀锡工艺,以确保引出脚的可焊性、平整性,镀锡后切筋而成型;脚五5的内端用银浆或共晶焊接工艺贴装三极管T1,用同样方法在脚四4的内端贴装三极管T2,用金丝将三极管T1的基极B1和发射极E1分别与脚一1和脚二2连接,再用金丝将三极管T2的基极B2和发射极E2分别与脚三3和脚二2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采用此器件后可以进一步缩小线路板的使用面积、使原材料大幅减少、简化操作、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化市华宇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兴化市华宇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5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行式箱包轮轴伸缩装置
- 下一篇:一键式智能汽车启动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