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车厢的布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5403.8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9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许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友谊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1/02 | 分类号: | B62D31/02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 32209 | 代理人: | 孙高 |
地址: | 2156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车厢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公交车,尤其涉及到一种公交车车厢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城市公交是目前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之一。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仅仅将城市公交作为代步工具,而对公交车的乘坐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公交车,通常将前乘客门设置在前轮的前方,将后乘客门设置在后轮的后方,在前、后乘客门处的踏步为二级踏步,车厢中设置有多排面朝前的乘客座椅,占用了太多的空间,留出的过道非常狭窄,布置不合理。这样的车厢布置结构,车内的乘坐空间较小,当乘客较多时,由于站立空间有限,过道里都站满人,使得车厢内非常拥挤,使得乘客感觉不舒;此外,二级踏步给乘客尤其是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上下车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置合理、可加大车内乘坐区域的公交车中车厢的布置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公交车车厢的布置结构,包括:铺设在底盘上的地板与厢体构成的车厢,厢体上设置有前、后乘客门,前、后乘客门位于活动设置在公交车底盘上的前、后轮之间,即:前乘客门位于前轮的后方,后乘客门位于后轮的前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方便乘客上下车的公交车中车厢的布置结构。
为解决上述的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前、后乘客门处分别设置有一级踏步。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再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增加乘客流量的公交车中车厢的布置结构。
为解决上述的再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车厢中位于前、后轮之间的地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背靠厢体的乘客座椅,形成面对面排布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前、后乘客门设置在前、后轮之间,增大了乘坐区域,而且,由于前轮离前围近了,使得车辆转弯更加方便;除此之外,通过将乘客座椅采用地铁式横向面对面排布,使同等尺寸的客车具有更多的乘坐空间,不但增加了乘客流量,而且还会使旅客感觉宽敞舒适;而前乘客门的上车踏步处和后乘客门的下车踏步处的一级低地板布置结构,则大大便利了乘客的上下车(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及儿童的上下车),同时降低地板高度等于降低车辆重心高度,从而也提高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厢体,2、前轮,3、后轮,4、前乘客门,5、扶手杆总成,6、后乘客门,8、发动机,9、投币机,10、踏步,11、乘客座椅,12、踏步,13、乘客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公交车车厢的布置结构,包括:铺设在底盘上的地板与厢体1构成的车厢,厢体1上设置有前、后乘客门4和6,前、后乘客门4和6位于活动设置在公交车底盘上的前、后轮2和3之间,即:前乘客门4位于前轮2的后方,后乘客门6位于后轮3的前方;前、后乘客门4和6处分别设置有一级踏步10和12;车厢中位于前、后轮2和3之间的地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排背靠厢体1的乘客座椅11,形成面对面排布结构——地铁上的乘客座椅通常采用这种排布结构。
实际应用时,前乘客门4用于上客,后乘客门6用于下客,因此,在踏步10的前方靠近车头的一侧通常设置有投币机9,车厢中还设置有包括若干扶手在内的扶手杆总成5,车厢的后部即后轮3以后的区域设置有阶梯式排布的乘客座椅13。为了进一步加大载客区域,拉长轴距,位于车厢后部地板下方的发动机8采用后横置布置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友谊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友谊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5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DSP和CPLD的继电保护装置
- 下一篇:多用途剩余电流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