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断路器防飞弧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4563.0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3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南寅;王洪刚;李金英;齐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翠祥电器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0 | 分类号: | H01H71/00;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卫华 |
地址: | 102609 北京市大兴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断路器 防飞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防飞弧的装置,属于低压电器领域。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一种应用于配电网络中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的开关电器,当线路故障符合断路器设定保护条件时,断路器分断。断路器的分断依靠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分开实现,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开时会产生电弧,只有当电弧熄灭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分断。电弧熄灭主要依靠灭弧室,在灭弧栅片的作用下电弧被引入灭弧室,利用近极压降使电弧熄灭。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压器容量越来越大,对断路器的分断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断路器的体积却越来越小,空间的局限使实现高分断更加困难。其中技术的焦点在引弧与散热。
目前,断路器的发展趋势是高分断、小型化、无飞弧,即在提高主要技术性能的同时,重点提高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如在提高短路分断能力的同时,应特别关注减少飞弧距离或实现“无飞弧”。现有技术中,防飞弧的装置一般只有防护罩一个零件组成。而断路器不同的安装方式(板前接线、板后接线、插入式接线),需要进行飞弧防护的面积是不同的。因此,现有技术不能针对断路器不同的安装方式提供可靠的飞弧防护。由于防飞弧的装置只有防护罩一个零件组成,如果针对断路器的安装方式的不同,制作不同的防护罩,则会大大降低用户使用断路器安装方式的灵活性,也增大了企业的生产、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断路器防飞弧的装置,以保证用户对于断路器安装方式灵活性要求的同时,实现断路器安全可靠的飞弧防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断路器防飞弧的装置,包括防护罩,其中:该防护罩的防护面上开竖向缺口;该防护罩与用于遮挡其缺口的片状隔弧件活动连接,以实现用户不同接线方式的防飞弧作用。
所述防护罩的防护面上竖向设置槽型导轨,所述隔弧件通过插入该导轨可与防护罩上下滑动连接。
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排气孔。
所述隔弧件上设有定位突起,该定位突起可以停留在防护罩的排气孔内。
所述隔弧件与防护罩卡接。
所述防护罩上设置卡槽或卡扣;所述隔弧件相应地设置卡扣或卡槽;所述隔弧件和隔弧件通过卡槽和卡扣结构实现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防护罩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活动连接的隔弧件,可以随时根据断路器安装方式的变化改变隔弧件相对与防护罩的连接位置,实现对断路器不同的安装方式提供可靠的防护飞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案例的用于断路器防飞弧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案例的防护罩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案例的隔弧件示意图;
图4和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案例中断路器防飞弧的装置的两种组装位置对应断路器不同接线方式的防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案例中的隔弧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案例中的防护罩位置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案例用于断路器防飞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用于断路器防飞弧的装置,包括防护罩,该防护罩的防护面上开竖向缺口;该防护罩与用于遮挡其缺口的片状隔弧件活动连接,以实现用户不同接线方式的防飞弧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案例1:
见图1-图3,防护罩1的防护面上开有三个竖向缺口11,防护罩1的防护面上于每个竖向缺口11两侧竖向设置槽型导轨12,呈片体状的隔弧件2通过插入该导轨12可与防护罩1上下滑动连接。防护罩1上设置排气孔13。
隔弧件2的一端设有定位突起21,该定位突起21可以停留在防护罩1的排气孔13内。
其中隔弧件2两侧的导轨配合面23可以在防护罩1的导轨槽11内沿O-O轴线(垂直于纸面方向)方向运行,隔弧件2的定位突起21限定在防护罩1的排气孔13内,使得隔弧件2可以在O-O轴线方向相对于防护罩1静止,起到断路器防飞弧的作用。在人力使得隔弧件2在E-E方向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隔弧件1的限位突起21从防护罩1的排气孔13内脱出进入另外一个排气孔,实现两个停留位置的变化。这两个停留位置的变化适应了断路器板前接线(见图4)和断路器板后接线(见图5)不同的防弧需要。图中3为断路器内接线板,4为外接线板或接线柱。
实施案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翠祥电器元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翠祥电器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4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