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全热交换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3330.9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6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培松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交换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依靠室外的低温空气对室内进行制冷的空气全热交换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空气全热交换机为节能型的新风交换机,构造由空气全热交换器、风机、过滤器组成。此新风交换机将室外新风排入室内,同时将室内空气排入室外。室内外空气经过新风交换机时,通过铝质或纸质全热交换器进行温度的热交换,由排出室外的空气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预热或预冷,达到了回收室内空气热量或冷量的目的。
设想对于电子信息机房、UPS机房这类的冬季也需要制冷的房间,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怎样才能利用室外的冷空气对室内制冷,已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呢?
首先节能型新风交换机不适用于服务器机房、UPS机房等发热房间的冬季制冷,因为其利用室内的空气将室外进入的空气暖热,这完全与我们需要制冷的目的相反。再次普通的新风机也不适用于电子信息机房、UPS机房等房间冬季的制冷,原因在于这类房间通常使用精密空调制冷并调节温湿度,要求室内要有一个恒湿的环境,对A级电子信息机房湿度为40%~55%,同时这类房间要求很高的洁净度,对A级电子信息机房每升空气中≥0.5um的尘粒数应<1800粒,而进入机房内的室外冷空气会扰乱室内湿度,同时由于过滤器对尘粒不能完全过滤也会带来室外的尘粒而降低了洁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全热交换机,不仅能在冬季对电子信息机房、UPS机房这类房间进行自然冷却,又不破坏室内环境的湿度和洁净度。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空气全热交换机,包括底部设有增压风机的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中装有全热交换芯,全热交换芯包括框体、室内空气流通通道和室外空气流通通道,室内空气流通通道和室外空气流通通道通过挡板完全隔离。
所述柜体背面装有与全热交换芯连接的室外排风扇和室外进风扇。
所述室外排风扇与全热交换芯上部连接;所述室外进风扇与全热交换芯下部连接。
所述增压风机与全热交换芯底部相连。
所述全热交换芯顶部设有室内进风口。
所述全热交换芯底部通过室内出风口与增压风机连接。
所述全热交换芯中气流通道为波浪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全热交换芯的室内空气流通部分和室外空气流通部分的隔离实现了对电子信息机房、UPS机房这类房间冬季采用室外冷空气自然制冷,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可以对洁净机房节能制冷的同时,又不破坏洁净机房内的洁净度和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芯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柜体,2-全热交换芯,3-增压风机,4-室外排风扇,5-室外进风扇,6-室内进风口,7-室外进风,8-室外排风,9-室内进风,10-室内排风11-框体,12-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空气全热交换机,包括底部设有增压风机的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中装有全热交换芯2,全热交换芯包括框体11、室内空气流通通道和室外空气流通通道,室内空气流通通道和室外空气流通通道通过挡板完全隔离。
所述柜体1背面装有与全热交换芯2连接的室外排风扇4和室外进风扇5。
所述室外排风扇4与全热交换芯2上部连接;所述室外进风扇5与全热交换芯2下部连接。所述增压风机3与全热交换芯2底部相连。所述全热交换芯2顶部设有室内进风口6。所述全热交换芯2底部通过室内出风口与增压风机连接。所述全热交换芯中气流通道12为波浪状。
如图2所示,室外排风扇4和室外进风扇5均通过软管与房间的墙体外部连接,室外进风7由室外进风扇5吸入到全热交换芯的波浪状气流通道中,在通道中通过气流通道中的隔板与全热交换芯2顶部的室内进风9进行热交换后,室外排风8通过室外排风扇4排到室外,而室内排风10通过增压风机3经全热交换芯2底部最终从柜体的下方地下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培松,未经赵培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3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卧式冷凝器的折流板机构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的卧式冷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