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漆膜划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3251.8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9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宿国栋;李书福;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730314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膜 划格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漆膜附着力的检测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漆膜划格器。
技术背景
目前,汽车车身涂装大部分都采用电泳底漆+中涂+面漆的三涂层涂装体系,在漆膜的所有技术指标中,漆膜附着力一项一般都是汽车车身涂装过程中的必检项目。而电泳底漆的附着力一般要求用1mm刀头的漆膜划格器检测,中涂及面漆用2mm刀头的划格器检测,3mm刀头为特殊用途。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921826Y,公开日为2007年7月11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为百格测试装置,它申请公开了一种百格测试装置,包括手柄、安装部和刀头,刀头通过安装部固定安装在手柄上,此实用新型的百格测试装置在操作时能够均匀施力,使得划痕深度基本一致,并且可根据不同被测表面的厚度来调节百格刀头露出长度,以保证划痕可以完全穿透装饰面,而百格刀与漆膜划格器一样都是测试漆膜附着力的检测装置,但是百格刀和漆膜划格器同样只带有一个刀头,因此,在汽车车身涂装过程中化验人员必须同时带刀头为1mm、2mm和3mm的三个检测装置去制造现场检测,由于还有很多其它检测仪器,因此同时带三个漆膜划格器去现场很不方便,而且购买成本也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漆膜划格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价格较低的漆膜划格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漆膜划格器包括刀头和手柄,刀头位于手柄左端下侧,所述的手柄上有一个或两个副刀头,刀头和各副刀头均有若干个刀片组成,刀头和各副刀头中刀片均相互平行排布,刀头和各副刀头中刀片的刀尖分别齐平,刀头和各副刀头中各相邻刀片的间距分别相等,刀头中各相邻刀片的间距与各副刀头相邻刀片的间距均不相同。本方案的漆膜划格器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刀头集成在一个手柄上,使原本需要两把或三把的漆膜划格器变为只需要一把新型漆膜划格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中刀片之间的间距为2mm,当副刀头有一个时,副刀头中刀片之间的间距为1mm,当副刀头有两个时,副刀头中刀片之间的间距分别为1mm和3mm。本方案的漆膜划格器给出两种或三种类型刀头相邻刀片之间的间距的数值。
作为优选,所述的副刀头位于手柄右端上侧或手柄右端下侧或手柄左端上侧。本方案的漆膜划格器,当副刀头有一个时,副刀头位于手柄右端下侧,当副刀头有两个时,副刀头位于手柄右端下侧和右端上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有凹槽,凹槽位于手柄与刀头和各副刀头的连接处,刀头和各副刀头通过手柄上的转轴与凹槽连接,转轴与凹槽两侧连接。本方案的漆膜划格器,使刀头和各副刀头可以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让刀头和各副刀头收入凹槽内,方便使用者携带。
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和各副刀头的尾部均有一个限位把,在凹槽底部有一限位槽,限位槽的后侧为限位面,当刀头和各副刀头均与手柄垂直时,刀头和各副刀头的限位把位于限位槽内,并且限位把紧贴限位槽的限位面。本方案的漆膜划格器设置了一个卡位结构,使刀头和副刀头在使用时不会因为用力过猛而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刀头和各副刀头尺寸大小比例为2:1。本方案的新型漆膜划格器便于区分刀头和副刀头。
作为优选,所述的手柄中间表面成波浪形。本方案的漆膜划格器在手柄中间表面设有的防滑结构,通过增加摩擦力来达到防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方便汽车制造现场使用,减轻了化验人员携带检测仪器的工作量;2)、由于将多种规格的刀头集成到同一个划格器手柄上,因此降低了漆膜划格器的制造成本;3)、方便划格器采购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4)、操作简单方便;5)、刀头和副刀头容易区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当有一个副刀头时的漆膜划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当有两个副刀头时的漆膜划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当有两个副刀头时的漆膜划格器的剖面图;
图4是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副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转轴1 手柄2 螺母3 刀头4 副刀头5 凹槽6 限位面7 限位把8 限位槽9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兰州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3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