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间包塞棒浇注组合式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3135.6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2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家良;马光林;皮怀玉;黄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B22D41/50;B22D41/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3028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包塞棒 浇注 组合式 水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冶炼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中间包塞棒浇注水口。
背景技术
炼钢厂连续铸钢过程中,通常中间包采用的中间包塞棒控流的形式为整体塞棒配合整体中间包水口,其水口内径为32-35mm。整体中间包水口主要存在的问题为:由于水口直径较大,手动操作开浇的过程中,流量的控制与拉坯速度的匹配比较困难,易造成溢钢。且整体水口不可更换使用寿命是一次性的,塞棒发生失控的条件下,只能人工采用堵锥封堵,由于人的力量有限,不能是堵锥与水口紧密结合而难于堵住,易发生烧毁连铸机设备的恶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能使用寿命长,塞棒浇注安全可靠的中间包塞棒浇注组合式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间包塞棒浇注组合式水口,包括中间包水口、过渡水口、下水口,过渡水口位于中间包水口之下、下水口之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为活动连接;由上滑板、下滑板的连接组成的滑动机构固定在中间包水口包底,下水口两侧的凸起分别位于上滑板、下滑板内侧构成的两滑道内。
上述的中间包塞棒浇注组合式水口,其中:上滑板、下滑板之间设有气体弹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下水口与过渡水口为活动连接,下水口可快速更换,确保了下水口更换自如,使塞棒使用寿命得以提高(由改进前的15小时提高到24小时)。可先采用与开浇拉速相匹配的快换水口直径,易于操作和控制,开浇正常转换为自动浇注后更换为与正常拉速匹配的水口,因此避免了操作事故,成功率高,快换水口可更换,浇注时间可延长。并且塞棒一旦失控可用盲板快速切断钢水注流,保证塞棒浇注的可靠性,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水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盲板封堵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
1、中间包水口;2、过渡水口;3、下水口;4、盲板;5、塞棒;6、气体弹簧;7、上滑板;8、下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中间包塞棒浇注组合式水口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2,中间包塞棒浇注组合式水口,包括中间包水口1、过渡水口2、下水口3,过渡水口2位于中间包水口1之下、下水口3之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为活动连接;由上滑板7、下滑板8的连接组成的滑动机构固定在中间包水口1包底,下水口3两侧的凸起分别位于上滑板7、下滑板8内侧形成的两滑道内,上滑板7、下滑板8之间设有气体弹簧6调节松紧,以保证下水口3与过渡水口2紧密结合且可滑动。
参见图3,使用时,整体塞棒5与中间包水口1配合,更换下水口3时,将新下水口凸起置于滑道内利用液压推杆快速推动新下水口到达正常浇注位置同时将旧下水口推出,下水口3可快速从过渡水口2取下,实现快速更换。因而即使塞棒发生失控的条件下,也可用盲板4取代下水口3快速切断钢水注流,保证塞棒浇注的可靠性,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3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具镶块排气结构
- 下一篇:铝合金铸造用可调冷却水角度的结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