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放电灯数字镇流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53013.7 | 申请日: | 201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9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念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5B41/292 | 分类号: | H05B41/29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放电灯 数字 镇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放电灯数字镇流器,它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工作时提供一个正的伏安特性,起镇流作用,使具有负阻特性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能稳定地工作在某一设计的工作点上,属照明电子产品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色照明″,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概念,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电光源、灯用电器附件、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控制设备和光控器件),改善和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并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是第三代电光源,具有光效高,寿命长,显色性好,节能显著等特点,正在获得广泛的应用,是理想的“绿色照明”光源。但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具有负阻特性,使用时必须配备具有正阻特性的镇流器才能稳定工作。现有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多数使用传统的电感式镇流器,不仅体积大,重量重,而且消耗较多的有色金属,整体效率低,控制特性差,不能快速启动。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电子镇流器较好地克服了传统电感式镇流器的缺点,但电子镇流器工作初期输出的高电压(3~5kV)对镇流器的器件具有一定危害,也会影响控制器的正常工作,另外在各种不可预见的状态下,镇流器也有可能发生故障,现有的镇流器在故障情况下会导致镇流器中器件大面积甚至全部损坏,本发明通过对镇流器结构的改进,使用隔离的地电位与供电电源,较好地解决上述几个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技术中的某些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保护功能齐全,工作更加稳定,可有效防止故障情况下镇流器中器件大面积损坏的一种隔离式的小功率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数字镇流器。
技术方案: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放电灯数字镇流器,其特征在于该镇流器中,EMI滤波电路、不可控整流电路、APFC升压电路、BUCK降压电路、全桥逆变电路、高压点火电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顺序串联连接,电源供电电路向各部分供电,控制与保护电路分别接BUCK降压电路、全桥逆变电路。
BUCK降压电路采用一种倒BUCK直流变换结构,BUCK降压电路的正电极分别接APFC升压电路的正电极输出端和全桥逆变电路正电极输入端,BUCK降压电路的负电极输入端接APFC升压电路的负电极输出端,该端通过顺序串联连接的电阻、驱动晶体管、电感器接全桥逆变电路负电极输入端,BUCK降压电路的正电极与驱动晶体管、电感器之间的连接点反向连接一个二极管,在BUCK降压电路输出端的正负极之间连接一个电容器。
控制与保护电路通过光耦输出一个开关量信号控制BUCK降压电路的输出,在故障情况下关断BUCK降压电路输出,起保护作用。
控制与保护电路中的控制芯片使用片内具有8位或10位AD及程序存贮器功能的单片机,通过电阻分压器检测BUCK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使用副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检测环境温度,使用单片机的硬件PWM端口或普通IO端口输出两路互补占空比为50%、频率可调为10Hz~400Hz的PWM信号控制全桥逆变芯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两级隔离的供电方式,既可以降低金卤灯点火启动时对控制芯片的干扰,又可以限制在故障情况下镇流器的器件损坏范围;数字控制芯片对电压,温度,电流等进行实时检测,在故障情况下可以关断BUCK电路的输出,保护功能完善。可有效提高镇流器的智能化保护功能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连接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BUCK降压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隔离式的小功率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数字镇流器由输入滤波电路1,不可整流电路2,APFC升压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3,BUCK降压电路4,全桥逆变电路5,高压点火电路6,电源供电电路7,数字控制与保护电路8组成;BUCK降压电路4的正电极分别接APFC升压电路3的正电极输出端和全桥逆变电路5正电极输入端,BUCK降压电路4的负电极输入端接APFC升压电路3的负电极输出端,该端通过顺序串联连接的电阻R、驱动晶体管G、电感器L接全桥逆变电路5负电极输入端,BUCK降压电路4的正电极与驱动晶体管G、电感器L之间的连接点反向连接一个二极管D,在BUCK降压电路4输出端的正负极之间连接一个电容器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30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