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溶性油漆涂装超喷漆雾的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3010.3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连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华楠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300 山东省荣成市富***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溶性 油漆 涂装超 喷漆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溶性油漆涂装超喷漆雾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汽车业近入90年代后,国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工厂的涂装线基本上采用水溶性油漆进行涂层。水溶性油漆是以纯水为载体,相对于传统的溶剂性油漆而言,在降低生产工艺污染、促进环保安全两大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随着涂装水溶性油漆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对水溶性油漆涂装过程中超喷漆雾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世界各国节约能源的呼声高张之际,超喷漆雾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直接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能源带来显著的经济效果,也明显的降低企业的年运行费用和产品的生产成本,十分有利于企业的竞争与发展。
目前可见的水溶性油漆涂装超喷漆雾回收装置有ZL200820178407.3水溶性涂料涂装超喷漆雾回收再利用装置,该专利公开的装置包括接收板、喷雾装置和回收量桶,所述的喷雾装置设置在接收板的正面,所述的回收量桶设置在接收板的下面。该装置利用了水溶性油漆溶于水的特性而进行设计,实际使用中为使接收板的表面呈现湿润状态,所以增设喷雾装置,此装置安装在接收板两侧的滚珠丝杠上,并在PLC的控制下沿滚珠丝杠下、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向接漆板表面喷雾,喷雾的压力、流量、雾化度、以及喷雾范围和时间等通过喷雾装置中的空气调节阀和液体调节阀来调节,以达到满意的雾化程度和确保回收漆雾涂料的再利用。
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的回收装置存在下列技术问题:1、为使超喷漆雾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最好在输送机和工件的周围及底部安装接收板,在周围的其中一块接收板上留出输送机和工件的进出通道,使超喷漆雾被封闭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中,但是如此设置需要安装多个喷雾装置,带来安装复杂、成本过高及控制难度增大的技术问题;2、喷雾装置需要向接收板的表面喷洒水雾以维持接收板表面的湿润,这样不但造成工业用水的增加,而且也会由于外部水源带有其它杂质而进入回收漆中,影响回收漆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溶性油漆涂装超喷漆雾回收装置,以解决目前回收装置存在的安装复杂、成本过高及用水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溶性油漆涂装超喷漆雾的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壁和回收管,回收管位于接收壁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壁由冷凝层及保温层组成双层结构,所述的冷凝层位于接收壁接受漆雾的一侧,冷凝层中灌充冷凝介质,冷凝介质通过外部的冷凝设备实现循环。
所述的水溶性油漆涂装超喷漆雾的回收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安装于接收壁的冷凝层内。
所述的水溶性油漆涂装超喷漆雾的回收装置还包括喷气头,该喷气头位于接收壁的冷凝层一侧。
所述的冷凝介质为水。
所述的冷凝设备包括水箱、制冷机,水箱、制冷机通过冷凝管相连接,通过制冷机的工作实现水箱内水温度的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接收壁由于采用冷凝层及保温层的双层结构,通过冷凝层内冷凝介质的作用使冷凝层内外形成温差,当温差达到一定数值时,喷房内的水蒸气会在接收壁的表面形成一层水珠,水溶性油漆的超喷漆雾溶解于水珠之中实现回收。通过调整温差的大小可以控制接收壁表面水珠量的多少,即控制所回收油漆中的含水量以达到所回收油漆的再利用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由于接收壁上的水珠是由水蒸气形成可避免外部水源中杂质进入回收漆中。该装置可彻底解决目前回收装置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上盖后的俯视图。
图中,1、接收壁,2、回收管,3、冷凝层,4、保温层,5、循环管,6、冷凝管,7、水箱,8、制冷机,9、工件输送线进出通道,10、喷气头,11、冷却水,12、温度传感器,13、喷漆头,14、工件输送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水溶性油漆涂装超喷漆雾的回收再利用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壁1和回收管2,回收管2位于接收壁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收壁1由冷凝层3及保温层4组成双层结构,所述的冷凝层3位于接收壁1接受漆雾的一侧,冷凝层3中灌充冷凝介质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华楠,未经连华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3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编码器的译码电路
- 下一篇:一种抑制陀螺仪漂移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