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52455.X | 申请日: | 201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3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松开 |
| 主分类号: | A47C21/04 | 分类号: | A47C21/04;A47C27/05;A47C27/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6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电热 床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床垫,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远红外线电热膜的床垫。
背景技术
目前,冬季里人们取暖,床上大多采用电褥子,电褥子是采用电热丝与布或毯子结合而成。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620124136.4公开了一种电热床垫及安装有电热床垫的床,其由本体和包覆在本体外的表皮组成,所述的本体包括上、下板层,在上、下板层之间设置有发热层和发热保温层,所述发热保温层设置在发热层上方,所述发热层由电热丝盘绕而成,电热丝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所述发热保温层由颗粒状导热材料组成。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1226330.3公开了床垫,包括外包装物和弹簧,其结构要点为:在所说的外包装物内至少安装一个发热元件,该发热元件通过导线连在外包装物外面的控制板上。本实用新型在床垫内安装发热元件,所以在需要取暖的时候,接通电源即可达到取暖效果,简单方便。
上述电热床垫虽各具特点,但均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环保性能比较差,对人体电磁辐射较大,电热丝长时间使用容易折断早成漏电等安全事故,并且热量的利用率较低,床垫的造价相对较高等。防水性较差、不易清洗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远红外线电热膜的床垫,该床垫解决了过去电热丝易折断、床垫热利用低的问题,并且不产生有害的电磁辐射,防水性较好容易清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其包括床垫本体和设置在床垫本体内的电热膜及用于将其和外部电源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电热膜设置有上、下两层薄膜,在两层薄膜之间设置电极。
上述的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其特征是:所述薄膜是聚脂薄膜,聚脂薄膜上设置碳纤维。
上述的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其特征是:所述电极设置两对,,热合密封在所述上、下两层聚脂薄膜内。
上述的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其特征是:所述床垫本体自上而下由发热保温面、弹簧和透气棕制面构成;发热保温面自上而下包括纯棉布、耐压海绵、丝棉、耐压海绵、网状保护膜、厚保温毯、热熔毯、塑料网;透气棕质面自上而下包括塑料网、棕质垫、网状保护膜、耐压海绵、丝棉、耐压海绵和纯棉布。
上述的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其特征是:所述电热膜设置在网状保护膜与厚保温毯之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的优点是:采用电热膜作为加热体,用铜箔或者银箔做电极,用穿透力好、可卷曲、软而轻薄的透明聚脂薄膜作为电热膜的载体,能够很好的提高热传导率,轻薄、耐折,聚脂薄膜起到了很好的绝缘作用,提高了安全性,防水性好易清洗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远红外线电热膜床垫,自上而下包括发热保温面16、弹簧10、透气棕制面17。其中,发热保温面16自上而下包括纯棉布1、耐压海绵2、丝棉3、耐压海绵2、网状保护膜5、厚保温毯7、热熔毯8、塑料网9;透气棕质面17自上而下包括塑料网9、棕质垫11、网状保护膜5、耐压海绵2、丝棉3、耐压海绵2和纯棉布1。
电热膜6设置在网状保护膜5与厚保温毯7之间,由聚脂薄膜12电极13和碳纤维14组成。电热膜6设置有上、下两层薄膜12,聚脂薄膜12以透明且加有阻燃剂的软质PVC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在聚脂薄膜12上设置碳纤维14,在两层聚脂薄膜12之间设置电极13,电极13设置两对,用铜箔或者银箔制成,热合密封在上、下两层聚脂薄膜12内。本实用新型提到的控制开关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多做介绍了。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松开,未经王松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24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