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测井装备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52052.5 | 申请日: | 2010-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4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罗时顺;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阚梓瑄 |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深圳市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测井 装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测井装备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田测井装备箱,如油田测井拖撬或者工房,包括底框、固定在底框四个角的四根角柱、安装在四根角柱顶端的箱顶以及安装在由底框、箱顶和相邻两根角柱围成的空间内的箱板。在现有的油田测井装备箱中,配置空调机一般采用端置式、侧置式或顶置式。因为端置、侧置式会占用较大的横向或纵向空间,因此很少采用。普遍使用的是顶置式,即将空调外机置于箱顶上面,然后在空调外机的外面加一罩壳,这种布置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安全性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磕碰损坏,维修频繁,而且箱顶除了放置空调外机,不能放置其他物品器具,造成了箱顶空间资源的浪费,空间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外机在油田测井装备箱上安装安全性低,并浪费箱顶空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测井装备箱,包括四个角分别设有角柱的箱体和一层顶,每根所述角柱的顶部固定有顶角件,其中,还包括二层顶,其中所述一层顶设置在所述四根角柱的上部,所述二层顶设置在所述顶角件的顶端部,所述一层顶和所述二层顶之间安装有若干根加强立柱,在所述一层顶上设有空调安装板。
所述加强立柱与所述一层顶之间以及所述加强立柱与所述二层顶之间均安装有加强板。
所述角柱在所述一层顶下方的部分为开口立柱,在所述一层顶至二层顶之间的部分,由“L”形封板,将所述角柱的开口封闭,构成矩形截面管。
所述一层顶包括由固定于所述四根角柱上的两根一层顶侧梁和两根一层顶端梁形成的一层顶框和安装于该一层顶框内的一层顶板以及至少一个安装于该一层顶的空调安装板,所述空调安装板上设有空调机座。
所述空调安装板为“凸”字形,在其凸出部分中央设有空调安装口,在所述空调安装板下面空调安装口的其中一相对侧分别设有一根支撑横梁,所述两根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一层顶框的两根一层顶侧梁上,在所述空调安装板下面空调安装口的另一相对侧分别设有一根支撑纵梁,所述支撑纵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支撑横梁上,在所述空调安装口内沿空调安装口周边设有一圈围板,所述围板的顶端面超出所述空调安装板,一截面呈“L”形的环形空调安装口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空调安装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围板顶端,且所述环形空调安装口支架的顶面与所述围板的顶端面平齐。
所述二层顶包括二层顶框,所述二层顶框包括与所述顶角件相连的两根二层顶端梁和两根二层顶侧梁以及固定于所述二层顶框内的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包括若干根交错布置的纵加强梁和横加强梁,所述二层顶框上在对应所述一层顶的所述空调机座位置设有二层顶板。
所述纵加强梁和所述横加强梁形成“井”字形,所述空调机座为两个,设置于纵加强梁和横加强梁“井”字形加强梁的两端的框格下方。
所述二层顶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井”字形加强梁的两端的框格内。
所述二层顶板包括截面呈“L”形的边框和固定于该边框内的钢丝网;所述“井”字形加强梁的端部框格内的两根所述纵加强梁之间,以及所述横加强梁与所述二层顶端梁之间均连接有若干块托板,所述二层顶板的边框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若干块托板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测井装备箱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测井装备箱,由于具有两层顶,且在一层顶上设有空调安装板,因此,可以在一层顶上安装空调外机,这提高了空调外机安装的安全性,在二层顶的保护下,能有效避免空调外机受到磕碰、撞击而损坏;同时,在二层顶上还可以放置其他物品器具,如常用的工具篮等,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测井装备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A为图1中的A-A剖面图,表示角柱的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测井装备箱中一层顶的俯视图;
图2A为图2中的B-B剖视图,表示空调安装口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田测井装备箱中二层顶的俯视图;
图3A为图3中的C-C剖视图,表示二层顶板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20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