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照明节电调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8232.6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4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林熙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熙明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照明 节电 调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照明节电调光器。
背景技术
智能照明节电调光器已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的智能照明系统以及城市道路照明中,旨在节能。其中能源的日趋紧张,国家“中国绿色照明工程”适合城市节能突显其重要性。最早开始使用的节能控制器是采用电容就地补偿及集中补偿装置,其只能对感性灯具进行补偿,无法对光源进行照度控制;还有的是采用分档调节电感镇流器这种对现有灯具的改造成本过高;而智能照明节电调光器采用SCR可控硅控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噪音低,便于智能控制和嵌入控制,输出电压有效值连续可调等优越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灯光的亮暗程度连续可调的节能控制设备,通过总线通讯技术可实现其联动控制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照明节电调光器包括核心部分交流电波形反馈控制电路、光电耦合隔离电路、总线通讯电路以及Eprom编程信息存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流电波形反馈控制电路通过对220V交流电进行过零检测从而实现可控硅和定时器的控制,220V交流电波形由波峰到波谷的过零瞬间将可控硅关断,反之由波谷到波峰时将可控硅打开,根据可控硅输出的高低电平信号给单片机,实现定时器数值的装载。所述的光电耦合隔离电路有效的实现了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气隔离,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照射在受光器上,受光器接受光线后导通,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输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的转换,提高其抗干扰性和稳定性。所述的总线通讯电路采用总线技术可通过智能模块控制调光器实现节电调光,利用总线通讯技术,智能控制模块将相应的数据信息传送到调光器上,对调光器实现调光操作。所述的Eprom编程信息存储电路合理的采用掉电存储的特性对调光器置入预编程的信息实现现场可编程控制,通过编程软件再结合总线通讯技术对智能照明节电调光器进行在线编程控制其输出状态,可实现开关控制和调光控制。所述的亮度等级调节根据定时器装载的不同数值控制调光器的亮暗程度,调光数法级别分为256等级,当其数值为0处于最亮级别,相反数值为0FF则处于最暗级别,根据级别的设定输出控制电压高低电平所占的百分比,从而对灯泡实现调光功能。所述的调光的进行和关闭控制由定时器的中断控制位实现,当定时器的中断控制位为1则允许,调光正在进行中,为0则定时器禁止,调光关闭。
进一步,所述的交流电波形反馈控制电路由保险丝保护和可控硅控制组成。进一步,所 述的光电耦合隔离电路采用四个光电耦合器对两路输入输出信号进行电气隔离,使其进行单向传输,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且传输效率高。进一步,所述的总线通讯电路采用总线技术对数据进行高效传输,通过驱动芯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延缓驱动,并且由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对数据进行实时有效的处理。另外总线通讯电路除了能正常接收和发送数据外,还能允许设备在信号线上进行取电给整个外部电路供电,这样节省了另外单独提供电源的设备,从而降低了成本。进一步,所述的Eprom编程信息存储电路采用X5045掉电存储的特性对模块实现编程集中控制,将预先设置的信息通过编程存入Eprom中,实现在线可编程控制,这样就方便用户对整个照明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所述的亮度等级调节以及调光的进行和关闭控制都是由主控芯片AT89C52单片机控制,通过其中定时器的不同数值的载入来调节灯光的亮暗程度以及由定时器的中断控制位来控制调光的进行与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零检测可控硅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电隔离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总线通讯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Eprom存储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按键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熙明,未经林熙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8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