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脑油卸车尾气冷凝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6696.3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7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殷丽文;刘庆龙;刘红扬;刘宏吉;周剑宇;孙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张瑜声 |
地址: | 13202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脑油 卸车 尾气 冷凝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脑油卸车尾气回收装置,特别涉及石脑油卸车尾气冷凝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乙烯厂所用的石脑油通过槽车运到卸车栈台,通过油泵将槽车中的石脑油泵至油品车间罐区。当处在槽车底部的潜油泵入口露出油面时,启动真空泵将槽车底部残留的石脑油抽至真空罐中,而真空泵尾气一般都是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装置内较大空间范围,在一定时间内油气浓度较大,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真空泵尾气是可燃气体,报警器常常会发出报警,夏季打雷易造成装置闪爆,给装置安全生产工作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浪费了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石脑油卸车尾气冷凝回收装置,回收部分轻组分,消除安全、环保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石脑油卸车尾气冷凝回收装置,主要有真空泵、真空罐、冷凝液回收罐、冷凝器,阻火器,其特征是在冷凝器与循环泵之间通过管线连接有冰机,循环泵入口与冷凝介质乙二醇储罐通过管线相连,构成乙二醇冷凝闭路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轻组分大部分被冷凝回收利用,为企业增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节约了大量的冷却水。
(3)整个工艺系统改动较小,投资少,显著的提高了装置安全性。
(4)冷却系统为密闭循环系统,无排放,无污染,解决了真空泵尾气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效保证了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可观。实现了安全、环保、低碳回收利用的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冷凝介质乙二醇储罐;2-循环泵;3-冰机;4-冷凝器;5-冷凝液回收罐;6-真空泵;7-真空罐;7-1-真空罐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石脑油卸车尾气冷凝回收装置,主要有真空泵6、真空罐7、冷凝液回收罐5、冷凝器4,阻火器,其特征是在冷凝器4与循环泵2之间通过管线连接有冰机3,循环泵2入口与冷凝介质乙二醇储罐1通过管线相连,构成乙二醇冷凝闭路循环系统。冷凝液回收罐5通过管线与阻火器相连,阻火器与大气连通,冷凝液回收罐5通过管路与阻火器下面的管线相连,可防止因雷电引起的火灾事故。
石脑油卸车时油位低于潜油泵入口吸不上石脑油时,启动真空泵6,将槽车内残留的石脑油吸入真空罐7,真空泵排放的石脑油尾气进入冷凝器4,经与冷凝介质乙二醇换热,被冷凝的C5以上组分进入冷凝液回收罐5,不凝气体经阻火器排入大气。当回收的石脑油尾气冷凝液占回收罐5容积1/2~2/3时,打开冷凝液回收罐出口阀,将回收的石脑油尾气冷凝液吸入真空罐7,停止真空泵运行,开真空罐泄压阀7-1,使真空罐7为常压,再开真空罐出口阀,通过卸车油泵将真空罐内石脑油泵至石脑油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