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龙鳞装卷轴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246627.2 申请日: 2010-07-05
公开(公告)号: CN201752965U 公开(公告)日: 2011-03-02
发明(设计)人: 张晓栋 申请(专利权)人: 张晓栋
主分类号: B42D19/00 分类号: B42D1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23 北京市朝阳***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龙鳞装 卷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龙鳞装卷轴,属于书籍、画作装帧领域。

背景技术

龙鳞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帧形式之一,亦称旋风装、鱼鳞装。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叶全裱穿于卷首,自次叶起,鳞次向左裱贴于底卷上。其特点在于节省材料、便于翻阅,利于保护书叶。这种装帧形式卷起时从外表看与卷轴装无异,但内部的书页宛如自然界的旋风,故名旋风装;展开时,书页又如鳞状有序排列,故又称龙鳞装。龙鳞装是我国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早期过渡形式,由于随后很快出现了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书籍装帧方式,龙鳞装的制作技术很快被湮没,目前国内仅故宫博物院存有一卷实物,那就是唐朝吴彩鸾手写本的《刊谬补缺切韵》。

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和实物证明,关于龙鳞装的形制,现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龙鳞装是将经折装的书用一张纸一半把书的第一叶粘起来,另一半把书的最后一叶粘起来,整张纸把书的第一叶和最后一叶连同书背一起包起来。另一种意见认为,旋风装是抄书时,先一叶一叶的抄写,然后再依次序象鱼鳞一样一叶一叶地粘在一张卷轴式的底纸上,收卷时,书叶鳞次朝一个方向旋转,宛如旋风,所以又称为旋风卷子。

有研究者依据《刊谬补缺切韵》对龙鳞装进行了试制,如单嘉玖,王岩青,曹静楼主持的《龙鳞装的试制》研究的结果是叶片为单片页面结构比较好。

但是,现存的龙鳞装卷轴《刊谬补缺切韵》由一片一片的叶片错缝装贴而成,据《龙鳞装的试制》一文介绍,每日不宜粘制超过2张,制作工艺繁琐,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龙鳞装卷轴结构为一片一片的叶片粘接而成,工艺繁琐,且鳞口空白,导致卷轴内信息量少,不利于龙鳞装的保护与发扬,并且该结构导致生产工序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等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将中国古代先进又精美的装帧方式利用现代枝术传承并发扬光大;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承载信息量大,方便阅读观赏的龙鳞装卷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龙鳞装卷轴,包括底片,叶心;所述叶心的一部分粘接在底片上,为粘接部;其余部分形成叶片,所述叶片为双层,叶片双面印有图案和文字。

所述叶片为双层结构,优选筒子页形的双层结构,叶片双面印有图案和文字。

所述叶心包括2个以上的粘接部和2个以上的叶片,粘接部与叶片交替。

所述叶心为长条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所述叶片与叶片部分重叠,下面的叶片露出于上面叶片的部分为鳞口,所述鳞口带有图案或文字。

还包括天杆,地杆,前漂,后漂,前漂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天头,隔水,引首,前漂图等;后漂部分包括但不限于隔水,后漂图,落跋和拖尾等;所述前漂,后漂分别为底片的前后两端,地杆也就是轴头部分,与前漂部分连接,天杆与后漂部分连接,叶心位于前漂和后漂之间;所述前漂图印刷或粘贴在前漂上,隔水将前漂部分分隔为天头,引首;所述后漂图印刷或粘贴在后漂上,隔水将后漂部分分隔为落跋和拖尾。

所述叶片与叶片之间按相同距离分层错开粘接在底片上,其间隔的距离为粘接部宽度;所述粘接部宽度小于叶片的宽度,粘接部宽度为叶片宽度的1/5-1/100;所述鳞口部宽度为叶片宽度的1/5-1/100。

与古代的龙鳞装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现有流传下来的古版龙鳞装叶片是单张的叶片。本实用新型龙鳞装卷轴的叶片吸收了古籍线装书“筒子页”的特点,形成了双层结构,叶片正反两面皆有字或图案,解决了古代龙鳞装技术囿于印刷或雕版技术难以实现双面有文字或图案,否则容易发生渗透,使得字迹或图案不清楚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信息记载量。

2.现有流传下来的古版龙鳞装鳞口上没有图案或文字,信息量低,阅读时单调,本实用新型鳞口上采用新技术做上了精美的图案,将一幅图按照鳞口的数量分成数段,印制于鳞口上,打开后平摊整个卷轴,鳞口的图案相连接,形成完整精美的图案;且每一个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图案,即当读者翻阅时,正反两面的图案交替出现,使图案和文字形成良好互动,给人以三维图案的感觉;鳞口亦可做上文字。比如目录等,方便检索和阅读。

3.古版龙鳞装是纯粹的文字作品,本实用新型将典籍、书法与绘画艺术结合于一体,给观者带来良好的阅读感受及艺术欣赏,并有深刻的视觉冲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栋,未经张晓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