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折叠床用活动桌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6623.4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9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周义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百兰思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23/02 | 分类号: | A47B23/02;A47C19/04;A47C19/12;A47C19/22;A61G7/05;A61G7/0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折叠床 活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动桌,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折叠床用活动桌。
【背景技术】
人们有的时候需要躺在床上看书或者使用笔记本电脑,还有在护理卧床病人时,如果没有桌子喂饭、喂汤也是件比较麻烦的事。市面上有一种可放置在床上的小桌子,但这桌子放置在床上不是很稳,使用者挪动身体时都有可能碰翻桌子,而且不用时还要找专门的地方放置,比较麻烦。其他可以放置在床边可移动的护理桌要么太笨重,要么太占空间。中国专利《多功能医疗护理床》(专利号:97230340.5)披露了一种活动护理桌,其结构是在床后端两侧设有可固定桌脚的基座,有水平和垂直两种槽位,使用桌子时,只需将桌脚插入垂直槽位中固定,不用时,将桌脚插入水平槽位中,亦可做床尾挡板使用。这种桌子解决了放置的问题,但把桌脚固定在基座的限位槽内也不是很容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活动桌的放置和安装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升降折叠床用活动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升降折叠床用活动桌,包括一对通过销轴安装在升降床床板两侧的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顶端固定安装一桌面;所述旋转支架的下端呈倒“y”型,包括两个弧形分叉:上分叉和下分叉;所述的下分叉通过主拉簧与床架尾端连接,所上分叉通过辅助拉簧与升降床床板尾端连接;所述升降床床板两侧安装有限位挡块;升降床床板尾端安装有带弹性复位机构的闩锁,所述闩锁通过拉绳控制其打开或锁死。
本实用新型的好处在于,该活动桌安装在升降折叠床的后部,使用时,只需要通过闩锁便能控制活动桌的升降,因此使用者躺在床上不需要外人帮助便操作,平时不使用时,放倒活动桌亦可以当作床尾部挡板使用,节省了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桌竖起时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活动桌放倒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一种升降折叠床用活动桌,包括一对通过销轴9安装在升降床床板两侧的旋转支架1,旋转支架1的顶端固定安装一桌面2;旋转支架1的下端呈倒“y”型,包括两个弧形分叉:上分叉3和下分叉4;上分叉3通过辅助拉簧6与升降床床板尾端连接;所述升降床床板两侧安装有限位挡块7;所述升降床床板尾端安装有带弹性复位机构的闩锁8,闩锁8通过拉绳控制其打开或锁死。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一种升降折叠床上使用,所述升降折叠床由床架、床头板、床尾板组成,所述床架与所述床头板、床尾板底部铰接;当所述升降折叠床床板从平躺状态调整到坐姿状态时,所述床尾板向前下方平移;销轴9固定安装在所述床尾板上,旋转支架1以销轴9为支点构成一杠杆,连接在下分叉4和所述床架尾端上主拉簧5对旋转支架1下端施以向后向下的力,连接在上分叉3和所述床尾板后端的辅助拉簧6对旋转支架1施以向后斜上方力;当不使用活动桌时,闩锁8关闭时锁舌卡在桌面2内,桌面2保持不动;需要使用活动桌时,将升降折叠床床板调整至坐姿状态,拉动拉绳打开闩锁8,由于主拉簧5和辅助拉簧6拉力的力矩大于旋转支架1和桌面2重力的力矩,所以支架1和桌面2向上翻起;在这过程中,支架1和桌面2重力的力矩逐渐变小,同时,主拉簧5、辅助拉簧6拉力的力矩也逐渐变小,因为上分叉3与下分叉4之间有一定夹角,所以辅助拉簧6拉力的力矩比主弹簧5拉力的力矩减少的小;当旋转支架1到限位挡块7位置时,旋转支架1和桌面2重力的力矩以及主拉簧5拉力的力矩近乎为零,在辅助拉簧6和限位挡块7作用下活动桌保持稳定状态;当要放倒所述活动桌时,将升降折叠床床板从坐姿状态调整到平躺状态,所述升降折叠床的后床板向斜后方升起,主拉簧5与辅助拉簧6形成相反的力矩,此时使用者只需轻推桌面2,所述活动桌即可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放倒,关闭闩锁8固定所述活动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百兰思智能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百兰思智能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6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