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铅酸蓄电池电极汇流排支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46236.0 | 申请日: | 2010-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5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邱云;华国民;罗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非凡电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16 | 分类号: | H01M10/1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 地址: | 43009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蓄电池 电极 汇流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汇流排的支撑结构,尤其适用于卧式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大部分的铅酸蓄电池组为立式放置,电池的主要受力面为电池底部。目前,许多铅酸蓄电池单位为接线方便和节约电池放置空间,要求电池能在卧式放置下进行安装使用。由此也改变了电池的力学结构:原来是电池底面承受内部物质的压力,现在由于电池被卧式放置,电池内部物质的重力将通过汇流排和端子作用于端子和电池中盖的结合处。将铅酸蓄电池卧式放置将产生以下弊端:
1)汇流排将在重力作用向卧倒的一面倾斜,使汇流排产生变形,降低汇流排与端子间的结合强度,降低电池寿命。
2)铅酸蓄电池端子在承受长期的电池重力作用下,端子与电池中盖的密封性能将急剧下降,电池内酸液从端子处漏出,从而造成电池安装间设备的腐蚀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汇流排的结构,该安全组阀作用于铅酸蓄电池汇流排与中盖侧面之间,对卧式电池的汇流排有支撑作用。解决了汇流排在重力作用下的变形问题,和电池重力从汇流排转移到端子与电池中盖之间而引起的电池端子与中盖之间的密封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卧式铅酸蓄电池电极汇流排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板上并与支撑板垂直的二个固定板,二个固定板平行设置。
每个固定板端部均设有钩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上开有能使极板穿过的U型槽,达到与汇流排连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和二个固定板由聚丙烯(PP)材料注塑成一整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在电池卧式放置时,可对汇流排起支撑作用。降低了汇流排项地面倾斜,扭曲变形的可能。而且极大减轻电池端子与中盖之间的作用力,避免两者之间的作用力太大而破坏密封层,引起电池漏酸,从而腐蚀设备和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汇流排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汇流排支撑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面支撑板1,连接在支撑板1上并与支撑板1垂直的二个固定板2和设在固定板2上的固定钩3。整个结构为一个整体,安装固定在汇流排9上面,支撑板1在电池外壳6与汇流排9之间起支撑作用,固定板2和固定钩3起固定作用(固定钩3卡固在极板上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更牢靠),将整个支撑结构固定在汇流排9上面。能有效地避免极板5的重力通过端子8作用于中盖7。整个支撑结构为聚丙烯(PP)材质。
上述支撑板的厚度为电池设计时汇流排9与外壳6之间的间隔厚度。
本实用新型整个汇流排支撑结构为一个整体,是由三个面组成的一个“U”型结构,两边面及两面端部的钩状结构起固定作用,中间面在汇流排与电池外壳间起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上可开U型槽4,便于穿过极板并与汇流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步骤为:
1、极组群焊接好装入电池外壳之前,将支撑结构的固定板轻轻掰开一点距离,将其安装在汇流排上将其固定好。
2、将极组群装入电池外壳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非凡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非凡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2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理除磷制备多晶硅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前端接入式胶体蓄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