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45898.6 | 申请日: | 201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1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郑坚江;魏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张鸿飞 |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系统 油气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它由上盖、筒体、出气管、进气管、滤网和回油管组成,上盖和筒体连接形成的空腔作为储油的地方,可以称之为储油腔。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结构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紧急缺油时,油气分离器无法对压缩机应急供油,从而导致压缩机内油位波动大,无法处于压缩机自身运行参数所要求的合理油位范围内,严重的会导致压缩机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压缩机应急供油,进而将压缩机内油位控制在压缩机自身运行参数所要求的合理范围内的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它由上盖、筒体、出气管、进气管、滤网和回油管组成,上盖与筒体连接形成空腔,它还包括隔板,隔板与筒体连接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主储油腔和副储油腔;副储油腔通过设于隔板的开口与主储油腔保持连通;所述回油管作为主回油管与主储油腔连通,副储油腔设有副回油管,副回油管与副储油腔连通,开口高于副回油管的进油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因为通过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主储油腔和副储油腔,副储油腔通过设于隔板的开口与主储油腔保持连通;所述回油管作为主回油管与主储油腔连通,副储油腔设有副回油管,副回油管与副储油腔连通,开口高于副回油管的进油口,不管是主回油管还是副回油管,其回油是回给压缩机,当设置副储油腔后,能够调节流向压缩机的回油量,即在压缩机油位低的时候主储油腔和副储油腔同时给压缩机供油,实现应急供油,在压缩机油位高的时候副储油腔停止给压缩机供油,且副储油腔由于自身会收集一部分主储油腔中的油,所以会降低主回油管流出的油的流量,这样,压缩机油位就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在实际应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在副回油管与压缩机间设置电磁阀来控制副回油管的通断,从而起到调节作用,使副储油腔参与到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中去,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对压缩机应急供油,进而将压缩机内油位控制在压缩机自身运行参数所要求的合理范围内的优点。
作为改进,上盖上打有两个供出气管、进气管穿过使用的通孔,且在穿过部位,出气管和进气管分别与上盖连接,所述滤网设有中空部位,所述出气管与中空部位连通;所述滤网与上盖连接,这样,就不需要对滤网打孔之类的操作,在装配时,首先将出气管、进气管和滤网全部安装到上盖上,然后再将上盖与筒体连接,十分方便,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及性能的提高。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滤网为圆柱形滤芯,所述中空部位为圆柱形滤芯的轴向通孔;所述滤网与上盖连接是指所述圆柱形滤芯的上端面与上盖的内顶面连接;它还包括方便漏油的多孔板,多孔板与圆柱形滤芯的下端面连接,因为圆柱形滤芯可由普通滤网卷制而成,其轴向通孔的大小容易控制,制作方便、成本低,圆柱形滤芯过滤效果好,且在漏油上,圆柱形滤芯的小油滴首先集中在多孔板上,当集中一定量时就会低落下来,方便漏油,所以上述结构更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及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隔板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制冷系统的油气分离器的多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上盖,2、筒体,3、出气管,4、进气管,5、滤网,6、主储油腔,7、主回油管,8、副储油腔,9、副回油管,10、中空部位,11、多孔板,12、隔板,13、开口,1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58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导向复合扩刀
- 下一篇:一种基于高分子膜的气液换热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