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集土壤样品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5479.2 | 申请日: | 201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6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吉普辉;宋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集 土壤 样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研究及农业研究领域,是一种采集土壤样品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样品的采集对环境及农业研究来说存在着普遍性。而土钻作为一种采样工具在采集土壤样品尤其是剖面土壤样品时应用极为广泛。目前,传统的土钻均由钻筒和手柄两部分组成。在采样时,由操作人员给土钻施加向下或向上的作用力而使土钻进入或退出土壤完成采样。但是,传统土钻有以下几个缺点:首先,由于土壤与钻筒壁存在摩擦,而且这种摩擦会随着土钻在土壤中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很多时候在到达某一深度后,采样人员很难使土钻继续进入土壤深层,在这种情况下多需借助弹力锤击打钻筒顶部使其下降。而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容易使土钻破损,减少土钻使用寿命;二是需要至少两人才能进行操作,增大了人员成本。另外,在土钻进入深层土壤后,由于摩擦力大而不易从土壤中取出,加大了采样人员的劳动强度。第三,传统土钻钻筒长度有限,多为40cm,因此在采集深度大于钻筒长度的土壤样品时,就需要反复多次操作才能完成土样采集,这样不但加大了采样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采样效率,而且,由于钻孔附近土壤容易在土钻拿出土层后落入钻孔,这些土壤在下一钻中会随同深层土壤一起被采集出来,混在一起,从而影响了采样精度。故此,急需对现有土钻进行改良,设计出一种操作省力、采样精度高的新一代土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省时省力、采样精度高的新型土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土壤样品采集装置,由手柄和钻筒组成:所述钻筒的一端与手柄相连,另一端为螺杆,在钻筒上设有取样槽。
所述手柄与钻筒垂直固接。所述钻筒上设有多个取样槽,各取样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取样槽沿钻筒的轴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应用于野外土样采集,其结构简单、适用性能强,使研究成为可能。
2.螺杆的设计使土钻受力方式发生改变。在传统土钻中,土钻在垂直方向受力而实现土钻在土层中的进出。而在该土钻中,土钻下降或上升所需垂直方向上的力由转动手柄所产生的扭力转化而来。手柄提供了比较大的扭矩,因此,采样人员只需在手柄上施加较小的扭力,螺杆便会产生出较大的垂直方向上的力,从而驱动土钻运动。
3.钻筒有效长度延长至1m,实现了在采集深层土壤样品时只进行一次钻孔即可。减少了采样人员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采样速度和效率,同时,避免了不同土层土样的混合,保证了采样质量。
4.钻筒上取样槽的开口采取分段式开口。在有助于钻筒中土壤取出的同时,保证了土钻结构具有较强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改良新型土钻图。
图2为普通土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土壤样品采集装置,由手柄1和钻筒2组成,手柄1与钻筒2垂直固接。钻筒2的一端与手柄1相连,另一端为螺杆4,在钻筒2上设有多个取样槽3,各取样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取样槽3沿钻筒2的轴向设置。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5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热能发电技术方法
- 下一篇:草坪割草机用汽油发动机点燃及润滑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