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火防暴两用叉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44185.8 | 申请日: | 201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8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毕子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子熙 |
| 主分类号: | A62C13/76 | 分类号: | A62C13/76;F41B1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灭火 防暴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灭火防暴两用叉。
背景技术
校园行凶事件伤亡惨重,心情非常沉重,心想,如果要是在发生校园行凶事件时及时往歹徒头上喷射灭火剂,并用叉阻挡,两种方法并用,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制服歹徒,防止凶手行凶;同时在火灾发生时,如果能够在距离火源较远的地方进行救火,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准火源,提高灭火效率,同时可以防止着火引起的爆炸带来的意外伤害,避免发生伤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校园行凶事件时以灭火剂和防暴叉阻挡凶手行凶,同时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在距离火源较远的地方进行救火,提供了一种灭火防暴两用叉,即在灭火器上安装一个装有控制拉手的钢叉,用于灭火防暴,保护生命。
灭火防暴两用叉的构成主要包括灭火器、钢叉、控制系统、挂钩插座。
所述灭火器即普通使用的灭火器,灭火器通过钢箍固定在钢架上。
所述钢叉为不锈钢圆管焊接而成的钢架,钢架前端设置有两个叉,后端设置有环状把手,钢架内安装控制系统、环状把手内有拉手,拉手内设置旋转钮,平常吊挂在挂钩插座上。
所述控制系统为连接拉手与灭火器开关之间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拉手、弹簧、弹簧卡件、棘齿方管、外管弹簧片、内管弹簧片、旋转钮。
所述的拉手是一个带把手的T字形塑料管,管内侧安装有弹簧,拉手下端的塑料管可以插入钢叉的圆管内;所述的弹簧是钢叉的圆管内侧与拉手T字形塑料管之间的弹簧,弹簧一端顶住钢叉的圆管内侧,一端顶在与拉手T字形塑料管固定的弹簧卡件上;所述的弹簧卡件是用于顶住弹簧,固定在拉手T字形塑料管上的卡件;所述的棘齿方管是一个方形的两侧带有棘齿的塑料管,内插旋转钮的方形棒,一端连接灭火器开关;所述的外管弹簧片是位于钢叉的圆管内侧防止棘齿方管下滑的一对弹簧片;所述的内管弹簧片是位于拉手T字形塑料管内侧防止棘齿方管下滑的一对弹簧片;所述的旋转钮是一个置于拉手内的T字形塑料棒,其上端旋钮平常置于拉手内,使用时拔出,下端为方形棒,插入棘齿方管内,可以滑动。
所述的挂钩插座用于将钢架固定在墙壁上,所述挂钩插座上有两个挂钩,用于挂住两用叉的分叉处,有一个弹性夹子,用来夹住钢架,弹性夹子中间有一个穿钉,穿钉平常穿过钢叉上的圆孔和灭火器开关上的安全环,末端穿入一个塑料线制作的铅封,用于控制固定灭火器开关不被随意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运用灭火防暴两用叉可以用叉和灭火剂同时对付暴徒,达到快速制止暴徒行凶的目的,同时又不会伤害对方。
(2)火灾发生时,该灭火防暴两用叉由于有一个杆,可以在距离着火点较远的地方灭火,可以大大提高灭火人的安全系数。
(3)该灭火防暴两用叉可以用于学校,也可以用于工厂、球场等公共场所,使用方便。
(4)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及挂钩插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防暴两用叉主要包括整体侧面结构1、控制系统2、开关及挂钩插座3、整体正面结构4。
如图1所示,所述的整体侧面结构1指灭火防暴两用叉从侧面看到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由灭火器101固定在钢叉102上制成,灭火器101即目前广泛使用的标准灭火器,钢叉102即标准不锈钢圆管,灭火器101通过钢箍固定在钢叉102上,钢叉102的标准长度可以设置为2.5cm直径×1mm壁厚×200cm总长。
如图2所示,在所述钢叉102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2,所述的控制系统2是灭火防暴两用叉的拉手控制部分,控制系统2有直径2cm的空心拉手201伸入钢叉102内,拉手201与钢叉102之间有弹簧202,拉手201上有弹簧卡件203,主要用于控制弹簧202,弹簧卡件203与拉手201固定但可以在钢叉102内自如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子熙,未经毕子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41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