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形速热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4094.4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4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朋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瞿网兰 |
地址: | 3256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形 热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装置,尤其是一种饮水机、水龙头或淋浴装置上使用的可直接快速将自来水加热至饮用或使用温度的电加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圆柱形速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饮水机或热水器均需提前将水加热至设定的温度才能饮用或使用,这就需要将饮水机长期处于加热保温状态,电热器必须通电几个小时才能使用。
对于饮水机而言,如果不长期通电,则使用时临时打开电源,至少需要5-10分钟才能有热水供应,很不方便,而如果一直插电,则不使用热水时,被加热后的热水需保温并被反复加热,不符合饮用卫生要求。
对于电热水器而言,不仅需要安装体积庞大的水箱,而且临时加热一般需要2个小时以上才能将水箱中的水加热,如果长期通电,则受保温效果的影响,必然需要重复加热,造成能源浪费。
因此,开发速热水装置是提高饮水卫生,节约能源的有效措施,为此人们想到了利用电热膜作为加热元件,实现流水的快速加热的方法,如中国专利2009201123963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平板式结构的速热式饮水加热器,但这种加热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热能损耗大,密封效果差,体积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速热式水加热装置存在的热能散失大,适用范围小的问题,设计一种圆柱形速热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柱形速热水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圆柱形金属筒1和圆柱形硅胶体2,圆柱形金属筒1的一面与圆柱形硅胶体2相接触,圆柱形金属筒1的另一面上设有绝缘层3,绝缘层3上设有导电膜4;圆柱形硅胶体2与圆柱形金属筒1相接触的一面上设有螺旋形水槽5,螺旋形水槽5的下端与进水管10相连,上端与出水管11相连;圆柱形金属筒1和圆柱形硅胶体2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密封端盖6,所述的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分别伸出对应的密封端盖6。
所述的螺旋形水槽5的螺旋呈倾斜状布置,每圈水槽均有下降段和上升段组成,在下降段和上升段交界处形成有驻水段7。
所述的螺旋形水槽5的上升段和下降段上还设有驻水凹槽8。
所述的螺旋形水槽5靠近进水口的一端的截面积大于出水口端的截面积。
所述的两端的密封端盖6通过贯穿圆柱形金属筒1内腔的连杆9相连。
所述的圆柱形硅胶体2位于圆柱形金属筒1之中,此时,所述的导电膜4位于圆柱形金属筒1的外侧。
所述的圆柱形硅胶体2包裹在圆柱形金属筒1上,此时,所述的导电膜4位于圆柱形金属筒1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方便、效果好,热量不易散失,电能转换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单位面积导电膜密度大,出水速度快,在2-4秒内即可输出完全达到饮用水要求的开水。
本实用新型的水槽不仅行程长,而且采用驻水段设计,不会造成缺水过热,确保长期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安装在饮水机、自来水龙头、热水器等需要饮用或洗漱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硅胶体上的螺旋形水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圆柱形速热水装置,它包括一个圆柱形金属筒1、圆柱形硅胶体2以及上下密封端盖6,圆柱形金属筒1既可位于圆柱形硅胶体2的外侧,也可衬装在圆柱形硅胶体2中,图1所示为圆柱形硅胶体2安装在圆柱形金属筒1中,上下密封端盖6通过连杆9和螺母紧固相连,连杆9的直径最好与圆柱形硅胶体2的中心通孔相配,并略大于中心通孔的孔径,使连杆9同时起到支撑作用。进水口从下密封端盖上进入圆醉形硅胶体2中,出水口从圆柱形硅胶体2的上端引出穿过上密封端盖6与出水龙头相连,图1中圆柱形金属筒1内表面与圆柱形硅胶体2相接触,圆柱形金属筒1的外表面上设有绝缘层3,绝缘层3上设有导电膜4(可采用印刷方法形成,其形状应与硅胶体上的螺旋形水槽相匹配);圆柱形硅胶体2与圆柱形金属筒1相接触的一面上设有螺旋形水槽5,螺旋形水槽5的下端与进水管10相连,上端与出水管11相连;所述的螺旋形水槽5的螺旋呈倾斜状布置,如图2所示,也就是每圈水槽均有下降段和上升段组成,在下降段和上升段交界处形成有驻水段7,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槽的驻水能力,防止加热初期和结束进水后金属板过热造成金属板本身和硅胶的过热损坏。此外,还可进一步在螺旋形水槽5的上升段和下降段上再设置多个驻水凹槽8。为了延长加热时间,减少流速,使水尽可能多地与金属板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水槽采用了进口端截面积大,出口端截面积小的设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朋,未经陈金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4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并列双套囊防感染长期留置气管插管
- 下一篇:呼吸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