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挤小口径厚壁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3745.8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2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马希惠;施惠仙;徐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桦林高压管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18 | 分类号: | B29C51/18;B29C51/26;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口径 集合 液压 成型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集合管的装置。属管件加工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集合管是介质集中分流的一个场所,广泛使用在炼油化工加热炉、大型锅炉以及核电、火电蒸汽管道上。近些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电力迅速发展,对集合管需用量不断增加,使用领域不断扩大,集合管生产工艺也不断地改进。从传统的加强接头焊接,到拔制集合管,到现在的热挤集合管。热挤集合管是采用在母管上局部加热,充分利用母材的热塑性,采用液压动力挤压成型支口方法进行制作的,具有一次性成型,挤出支口壁厚均匀,尺寸偏差小,工作效率高,支管高度高,成型质量好,节约原材料等优点。但是,其还是存在有以下不足:
1、由于目前在高温高压状态下使用了大量的厚壁(壁厚大于20mm)小口径耐热耐高温合金不锈钢管,因为集合管直径小,使得内部空间更狭小,液压缸活塞杆有效行程较短,导致在热挤压过程中因油缸行程不到位而不能成形的局面。
2、油缸座外缘采用平面设计,油缸座与集合管管材的接触面小,相应的受力面积也小,集合管在加工过程中管材的变形量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油缸活塞杆的有效行程长、油缸座与集合管管材的接触面大的热挤小口径厚壁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挤小口径厚壁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包括钢管、油缸和模具,油缸置于钢管内,油缸底部固定于一油缸座上,所述油缸采用两节伸缩油缸,该两节伸缩油缸的活塞杆有两级,分别为一级活塞杆和二级活塞杆,二级活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模具,油缸座两侧面设置成与钢管内壁面相配合的圆弧面,油缸座底部中间设置有滑槽,相应于该滑槽,有一导轨沿钢管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钢管内壁底部中间,该导轨与所述滑槽相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热挤小口径厚壁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采用两节伸缩油缸,把有效行程提高了近一倍,彻底解决了小口径厚壁集合管生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热挤小口径厚壁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采用了油缸座外缘弧面设计,采用弧面设计主要考虑的是集合管管材加工过程变形,用贴近管材内壁,增大接触面来增加受力面积,最大程度控制了加工过程的变形。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挤小口径厚壁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O形圈1、Y型挡圈2、缸盖3、O形圈4、O形圈5、一级活塞杆6、钢管7、模具8、O形圈9、油封10、二级活塞杆11、缸体12、刚性挡圈13、油缸座14、导轨15、滑槽16、活塞17。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挤小口径厚壁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热挤小口径厚壁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包括钢管7、油缸和模具8,油缸置于钢管7内,油缸采用两节伸缩油缸,该两节伸缩油缸的活塞杆有两级,分别为一级活塞杆6和二级活塞杆11,二级活塞杆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模具8,油缸底部固定于一油缸座14上,油缸座14两侧面设置成与钢管7内壁面相配合的圆弧面,油缸座14底部中间设置有滑槽16,相应于该滑槽16,有一导轨15沿钢管7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钢管7内壁底部中间,该导轨15与所述滑槽16相滑动配合。
所述油缸包括缸体12、活塞17、一级活塞杆6、二级活塞杆11和缸盖3,活塞17嵌置缸体12内,活塞17外缘与缸体12内壁之间嵌置有Y型挡圈2和O形圈1,缸盖3螺纹连接于缸体12顶端,缸盖3内壁面与缸体12顶端外缘之间嵌置有O形圈4,一级活塞杆6下端与活塞17连成一体,一级活塞杆6下端与活塞17均制成中空结构,一级活塞杆6上端穿过缸盖3,一级活塞杆6外缘与缸盖3内壁面之间嵌置O形圈5,二级活塞杆11插置于中空的一级活塞杆6和活塞17内,活塞17下端内孔孔壁嵌置刚性挡圈13,一级活塞杆6上端内孔壁嵌置有O形圈9和油封10。
工作原理:
把钢管放置在装有固定防变形夹具工装的平台上,将本实用新型热挤集合管液压成型装置的油缸座装配在导轨上,模具顶杆端部装上模具并固定,将装有模具的装置随导轨进入钢管内部,核对定位孔,然后进行加热,达到工艺要求的温度后进行挤压,一直到模具挤出支口,挤压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桦林高压管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桦林高压管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3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